head
欢迎k登录
首页 >> 中部信息 >>湖南篇
最新报道
湖南篇
湖南建筑业地位、发展趋势及对策建议
作者: | 发布者: | 时间:2012-03-16

2006年以来,湖南建筑业规模和速度同步增长、企业活力与竞争力不断增强、品牌及影响日趋扩大,对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改善民生作出了重要贡献,产业支柱地位日益突出。但存在的规模偏小、效益偏低、资金偏紧、活力偏弱等问题,也须引起高度重视。进一步做大、做强、做活产业的前景广阔,提升空间还很大。

  一、全省建筑业发展现状

  (一)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支柱地位增强。2006-2010年,全省有工作量的施工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个数分别为1861、1893、1992、1948和2005个,逐年增加。建筑业总产值累计完成11076.27亿元,年均增长21.2%;实现建筑业增加值3557.33亿元,年均增长22.7%。建筑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年均6.3%,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年均7.0%,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柱地位(产业贡献率超过5%)日趋增强。2011年,全省有工作量的施工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1792个,完成建筑业总产值3839.39亿元,增长21.4%;总产值在全国排第12位,中部六省第3位。实现建筑业增加值1241.58亿元,增长9.8%;占GDP的比重为6.3%,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5%。

  (二)省外境外市场拓展,品牌效应和影响力显现。2006-2010年,全省建筑业在省外累计完成建筑业产值3083.62亿元,年均增长20.4%;年均占全行业总产值的27.8%。在境外累计完成营业收入131.96亿元,年均增长99.0%。2011年,全省建筑企业施工项目遍布全国30个省市区,在省外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093.75亿元,占全行业总产值的28.5%,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增长26.1%,高于全行业增速4.7个百分点。其中,拓展广东、云南、四川、广西、贵州和江西市场突出,分别完成产值241.14、91.55、79.37、68.70、51.67和46.79亿元,六省区合计完成产值占全部外拓产值的70.1%。湖南德成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湖南建筑工程集团总公司、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中建五局第三建设有限公司等4家施工企业承建的4个省外项目获全国“鲁班奖”,建筑湘军品牌效应进一步显现。

  (三)行业结构调整优化,产业集中度提高。

  1、从所有制结构看,国有及国有控股建筑企业数减少,企业生产规模扩大。2011年,全省国有及国有控股建筑企业318个,比上年减少43个,比2006年减少64个;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849.88亿元,占全行业总产值的48.2%,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比2006年提高3.8个百分点。从业人员53.33万人,占全行业从业人员的34.3%,比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比2006年提高4.3个百分点。

  2、从盈利能力和利税贡献结构看,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仍然占据主导地位,国企改制效果明显。2011年,预计全省国有及国有控股建筑企业产值利税率(2011年经济效益数据为预计数,下同)为12.8%,比2006年大幅提高7.4个百分点,高于非国有企业6.4个百分点。预计实现利税总额96.39亿元,占全行业的41.4%,比上年提高5.8个百分点,比2006年提高6.8个百分点。

  3、从企业资质结构看特级和一级资质施工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发展较快,产业集中度提高(详见图一)。2011年,全省有施工总承包特级企业11家、一级企业159家、二级企业414家、三级企业836家;专业承包一级企业51家、二级企业125家、三级企业378家。其中,具有一级以上资质的企业221家,比2006年增加65家,占全部建筑企业总数的12.3%,比2006年提高3.9个百分点。实现建筑业总产值2489.87亿元,占全部建筑业总产值的64.9%,比2006年提高6.7个百分点。其中,特级企业占比提高3.3个百分点,一级企业提高4.0个百分点。从业人员76.46万人,占全行业从业人员的49.2%,比2006年提高9.4个百分点。

  (四)生产经营效益提升,经济社会贡献加大。一是企业利润快速增长(详见表一)。2006-2010年,全省建筑业累计实现利润总额393.94亿元,年均增长29.2%。2011年,预计实现利润总额116.39亿元,增长10.8%。二是纳税贡献显著加大。2006-2010年,全省建筑业累计上缴各类税费496.34亿元,年均增长22.0%。2011年,预计上缴税费总额116.57亿元。三是总资产贡献率和产值利税率较高,企业盈利能力增强。2006-2010年,全省建筑业总资产贡献率年均13.8%,高出全国平均水平4.7个百分点,产值利税率年均8.0%,高出全国平均水平0.8个百分点。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产值利税率从2006年的5.4%提升到2010年的12.8%,年均提高1.9个百分点。四是劳动生产率稳步提高。2006-2010年,全省建筑业劳动生产率分别为11.68、13.83、14.23、17.02和19.37万元/人,年均增长13.5%。五是吸纳从业人员增加。2006-2010年,全省建筑业分别吸纳从业人员125.97、131.62、137.99、144.97和150.41万人,年均增长4.5%。2011年,全省建筑业从业人员155.41万人,增长3.3%,贡献进一步提升。

  二、建筑业增长的主要支撑因素

  (一)经济快速发展支撑建筑业高速增长2006-2010年,全省经济快速发展,年均增长14.0%,是改革开放以来发展最快的时期之一。同时,建筑业也以年均12.2%的增长速度发展。2011年,全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9635.19亿元,增长12.8%,增速比上年放缓1.7个百分点,同时,建筑业增加值增速也放缓4.4个百分点。相关分析表明,2006-2011年,湖南经济增长与建筑业发展的相关系数高达0.994(详见表二),呈高度相关关系,经济快速发展支撑着建筑业的高速增长。

  (二)AN>。随着交通、能源、电信、水利、城建等基础设施,以及华菱钢铁、株冶火炬、岳阳石化等基础产业的加速建设,以及“四化两型”的大力推进,作为投资建设活动的甲乙方,建筑业得到了快速发展。2006-2010年,全省建筑安装工程累计投资18690.79亿元,年均增长27.2%,带动建筑业年均增长12.2%。2011年,全省建筑安装工程投资(新口径)7703.82亿元,增长35.2%,带动建筑业总产值增长21.4%。相关分析表明,建筑业与建筑安装工程投资的相关系数高达0.995,呈高度相关关系(详见表二), 建安投资的快速增长,成为带动建筑业快速发展的最直接因素之一。

  (三)房地产业高速发展强力拉动建筑业快速发展。随着1998年以来的城镇住房制度全面改革,全省房地产业得到了迅猛发展,住宅市场化指数从2000年的5.2%提升到2010年的44.8%。2006-2010年,全省房屋建筑竣工面积累计达4.51亿平方米,年均增长9.2%;商品房屋销售面积累计达1.51亿平方米,年均增长19.4%。2011年,全省房屋建筑竣工面积1.12亿平方米,增长6.0%;商品房屋销售面积4877.65万平方米,增长9.1%。相关分析表明,建筑业房屋建筑竣工面积与房地产业商品房屋销售面积的相关系数高达0.902,呈高度相关关系(详见表三), 房地产业的高速发展极大地促进了建筑业增长。

  三、主要问题及困境

  (一)规模偏小,做大湖南建筑业形势迫切。“十五”时期,全省建筑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均在6%以上,年均6.3%;“十一五”时期,全省建筑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分别为6.0%、5.9%、5.8%、6.7%和6.5%,年均6.2%,比“十五”时期占比下降0.1个百分点。2011年,全省建筑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6.3%,比2009年、2010年分别下降0.4和0.2个百分点。从全国排位看,2011年,湖南建筑业总产值在全国排名第12位、中部六省第3位,与经济排全国第9的地位还有上升空间。产业规模只占全国的3.3%,只有建筑业大省江苏的1/4。

  (二)效益偏低,做强湖南建筑业任重道远一是资本保值增值率不高,发展能力不强。2006-2010年,全省建筑业资本保值增值率年均8.1%,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0.8个百分点。二是占产业主体地位的非国有建筑企业产值利税率逐年下降,从2006年的8.1%下降到2010年的6.4%。数据显示,在激烈竞争中,民营建筑企业盈利能力明显低于改制后的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是劳动生产率有待提高。2006-2010年,全省建筑业劳动生产率年均15.23万元/人,比全国平均水平低0.95万元/人;2011年为19.72万元/人,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三)资金偏紧,做活湖南建筑业困难重重一是企业自我积累能力较差。2006-2010年,湖南建筑业产值利润率分别为2.6%、3.0%、5.3%、3.4%和3.3%,年均3.5%,仅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企业处于微利维持状态。预计2011年为3.3%,产值利润率仍然偏低。企业负债率分别为57.8%、61.9%、60.3%、62.4%和63.0%,且有逐年走高趋势,企业财务负担沉重,预计2011年有加重趋势。二是承接工程成本越来越高。2006-2010年,全省建筑企业工程成本占工程结算收入的比重分别为89.0%、88.9%、86.1%、88.7%和89.1%,年均88.4%,占比越来越高,挤压了企业利润空间。预计2011年建工成本继续攀升,利润空间继续被挤压。三是愈演愈烈的拖欠、垫资、压价、让利、回扣之风,加剧了企业资金不足的困难。2006-2010年,全省建筑企业被拖欠工程款(应付工程款)的规模逐年扩大,分别为174.67、223.45、279.27、304.21和384.12亿元;增速较快,分别达到27.5%、27.9%、25%、8.9%和26.3%;占工程结算收入的比重居高不下,分别为12.9%、13.1%、14.1%、13.1%和12.8%,年均占比13.2%。2011年,预计全省建筑业应付工程款453.89亿元,增长18.2%,占工程结算收入的比重达到12.8%以上,拖欠款影响深度(期末被拖欠工程款与报告期企业总产值之比)大于50%的企业数占比达到20%以上,接近预警状态。四是资本市场拓展不强,全省目前没有上市融资的建筑企业。

  (四)活力偏弱,做好湖南建筑业空间还大。建筑业的从业人员权益保护不够、技能培训不足、劳动关系不规范等问题影响了企业活力。一是人员工资增长机制不完善。2006-2010年,全省建筑从业人员工资年均增长14.3%,低于建筑业总产值年均增速6.9个百分点;建筑从业人员工资占建筑业总产值的比重分别为11.8%、10.6%、13.4%、10.0%和9.3%,年均11%,最近三年呈下降趋势。二是从业培训不够,人员素质跟不上产业发展。一方面,建筑市场的快速发展在某种程度上超出了从业人员的管理能力,具有丰富经验的工程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的短缺成为较普遍现象。另一方面,一线工人缺少培训也成常态。建筑业企业的人力资源仍然以“粗线条”为主、“快餐型”用人,缺乏人力资本的一体化运作,直接影响着工程质量、劳动安全、工程成本与工期,进而影响企业效益与活力。三是技术装备水平不高。2006-2010年,全省建筑业技术装备率年均8807元/人,只及全国平均水平的88.8%;动力装备率5.0千瓦/人,只及全国平均水平的90.9%。2006-2010年,全省建筑企业自有施工机械设备台数年均增长5.3%,总功率年均增长5.7%,无论设备台数还是功率数,其增速都远远低于产值增速。

  (五)能力偏低,提升资质水平大有可为一是工程总承包能力不强。由于认识上的误解或利益上的考虑,加之政策法规不完善,大多数建设项目业主不愿意工程总承包,使得国际流行的总承包在湖南远非主流生产方式。二是专业承包企业缺乏自主创新品牌。自己强大的特色品牌优势不够,在各自的专业领域以低成本取胜,以质取胜、以品牌取胜的能力不够。三是单纯的建筑施工能力出现相对过剩,专业性不强的中小企业正面临着激烈竞争与整合。四是地区发展能力不均衡。2011年,长沙市建筑业总产值占全省的54%;全省11家特级企业长沙占有10家;全省建筑业总产值过100亿元的8个县市区,长沙占有7个。

  四、国内外建筑业发展趋势

  (一)国际建筑市场新特点和发展趋势

  1、工程总承包成为主流生产方式。大型承包商已开始更早的介入到投资项目的全过程,大部分企业已从单纯施工者转化为全方位的服务提供者,成为项目策划、组织甚至投资方。对外承包工程是货物贸易、技术贸易、服务贸易的重要载体,专业化、集成化、国际化成为工程承包企业发展的显著特征。建筑服务产业链的计划、组织、设计、施工、管理等五大基本环节的分工越来越深化,设计施工、融资、购买材料、技术标准和管理服务合为一体,成为国际总承包企业的发展趋势。提供服务在承包业务中的比例明显增加,利润重心向产业链的前端和后端转移。

  2、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移升级。发达国家的国际承包商、跨国公司凭借综合实力、专业技术和雄厚的资金实力,强强联合,扩大技术装备投入,大力推动企业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移升级,抢占国际建筑市场,美、法、德、日、英(与中国并列第5)已成为世界建筑服务出口五强国,占据全/B>、承包方式发生重大变化。EPC、BOT、BOOT等方式被普遍采用,已逐步淘汰单一的施工方式。有竞争实力的承包商竞相以各种方式帮助业主解决项目融资,以获得工程合同。由承包商垫付工程款、参与项目融资的BOT、PPP等方式获得工程合同的,占到国际市场的70%以上,带资进场已成为国际工程承包的主要方式。

  (二)国内建筑市场新特点和发展趋势

  1、融入世界建筑市场,规模实力显著增强。2010年,在房地产业的大力推动下,我国首次超越美国成为全球头号建筑业大国,占全球建筑业总产值的14%左右,对外工程承包总量跻身世界5强。2011年,全国建筑业继续快速发展,融入全球市场的步伐进一步加快。

  2、向生态环保型发展。2006年8月,国家发布《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随之《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出台。2007年10月,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首次从法律层面对建筑节能进行了专门规定。经济社会发展由“量增”到“质变”、人口逐渐老龄化等,对建筑业发展影响加深,建筑物、基础设施的设计理念和施工要求已发生变化,建筑业向生态环保型发展渐成趋势。

  3、向智能化方向发展。目前,智能建筑、智慧城市已进入概念普及期,居民小区正在向绿色、环保、节能、智能和可持续发展迈进,住宅数字化、智能化已成为房地产业的发展方向。智能建筑、节能建筑、生态建筑需求日益加强,建筑技术革新和人才培养成为建筑业发展的大趋势。

  4、由生产者向拥有者转化。建筑业资本通过向产业链上游转移,由生产者转变为投资经营者,由单一的建筑产品建造服务提供者转变为工程项目的拥有人和营运管理者,发展成为跨行业、跨领域的投资商。新型城镇化、工业化、信息化、新农村建设等带来的基础设施建设、数字村庄、智能社区、智能交通、智能电网等建设,对建筑企业的生产经营方式产生了积极影响。

  五、做大做强湖南建筑业的几点建议

  (一)着力扩展产业规模,做大全省建筑业。“十二五”期间,湖南推进“四化两型”战略步伐加快,新农村建设、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建设提速,为发展壮大建筑业、提高产业贡献率、满足全省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为此,全省应认真贯彻落实《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建筑业改革发展的意见》,全面协调落实建筑企业吸纳就业、企业改制税费优惠、国企划拨土地处置、企业授信等方面的扶持政策,着力做大全省建筑产业。2006-2010年,全省建安投资对建筑业的需求系数为0.593(建筑业总产值/建安投资),建筑业对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为7%。按照全省“十二五”10万亿投资规划,建安投资在5.4万亿以上,则全省建筑业总产值应达到3.2万亿元,年均6400亿元;按照全省“十二五”经济年均增长10%的规划,全省建筑业增加值应年均增长18%以上。

  (二)稳步提升产业效益,做强全省建筑业。进一步调整企业间的市场关系和组织形态,形成以总承包企业为龙头、以专业承包企业为依托、以劳务分包企业为基础的产业组织结构,大中小企业配置合理、优势互补的行业体系和产业发展格局,打造完整产业链,稳步提升全省产业效益,做强全省建筑业。

  1、做大产业领袖企业。全省应重点组建20家左右特级总承包企业,大力培育出一批与国际国内相抗衡、又能开展对外服务的特大型企业集团。从国际国内经验看,要提高建筑行业总体毛利率,必须将承包业务和特许经营相结合,将建筑工程业务和项目营运相结合,两者产生的巨大协同效应才能推动企业更好更快发展。这对总承包企业提出了融资和项目策划、营运管理等方面的要求,对企业规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全省必须达成共识,推动关联交易大、同业竞争激烈的企业通过并购重组等方式,推动资本运作,培育一批产业领袖企业,并破除瓶颈,力争推动上市。一是要大力推进建筑企业上市,通过资本市场运作,做大龙头企业。建筑行业属于资金饥渴型行业,迫切需要充分借助资本市场良好的融资功能提升资金实力以利于项目承揽。要大力推进兼并重组,鼓励大型建筑企业联合、兼并科学研究、工程设计、咨询服务等企业,进一步提高产业集中度,切实提升企业融资能力,提高境外拓展能力和竞争力。二是确立、宣传设计施工一体化、EPC等工程总承包的市场主体地位,营造做大做强大型企业的发展环境。大型企业应该向横跨整个项目生命周期方向发展,包括开发、建筑、服务、特许经营。通过将产品模块与服务模块相结合,涵盖建设项目的整个价值链,为客户提供一站式服务,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竞争力。三是要引导企业建立健全项目目标管理机制,逐步淘汰项目经理大包干模式,提高对项目管理的标准化、信息化程度,使企业成为项目的真正责任主体,提高企业效能效益。

  2、做强产业骨干企业。积极引导中小企业立足专业承包,根据自身实际,转变经营思路,积极开拓市政、路桥、环保、钢结构、装饰装修、防腐保温、建筑智能、节能环保等专业市场,提升专业承包能力。大力倡导服务品牌意识,提高知名度,扩大市场份额,增强竞争力和企业效益。

  3、做好产业服务企业。大力促进工程咨询服务企业发展。大力支持智力密集型的工程勘察、设计、咨询、监理、招标代理、造价咨询等服务企业发展,形成与国际接轨的工程咨询服务体系,客观公正地为政府、业主和承包商服务。重点培育规划咨询、代建与评估服务、可研报告编制等咨询企业发展,鼓励设计、施工、监理企业建立完善的项目管理体系,提高项目管理水平。

  4、做活国有企业改制。加快国有企业改革步伐,在很大程度上将促进整个行业内的企业竞争能力的提升,同时也为民营企业发展提供参考模式。为此,一要坚决支持省属国有企业跨区重组,全面落实有关改制重组优惠政策,加快国有及国有控股建筑企业包装打捆上市,切实加强资本营运,由垫资、带资向投融资转变,这是现实的必然选择。通过强强联合、上市,获得战略投资者资本注入,发展壮大大型建筑企业。二要大力推进中小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逐步减持和退出国有资本,优化和完善产权结构。三是由于建筑企业对地方经济增长贡献较大,产值大、税收高、就业多,各地政府往往希望通过发展本地建筑业,避免被跨区兼并重组,减少产值、税源、就业等流失风险。为此,还需要政府部门转变政绩观,树立大局意识。

  (三)切实解决瓶颈问题,做活全省建筑业

  1、通过税费减免、调整等方式,支持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当前,建筑企业应适应形势发展需要,在生产、消费、流通过程中健全机制、调整结构,促进技术进步,加大科技装备投入,适应建筑业向生态、环保、智能化发展需要。

  2、通过结构性减税,支持企业加强职业教育培训。增加经费投入,企业发生的职工教育经费支出,应允许直接在当年税前扣除,给予大力支持。加强劳务培训,将建筑业农民工纳入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职业技能培训和高级技能培训体系,将建筑业农民工培训资金作为专项培训资金纳入财政预算。

  3、进一步给予信贷政策支持,确实增强企业融资能力。一是要优化金融生态环境,以征信体系为平台,打造诚信湖南,让银行愿意大胆放贷。二是要继续打造本省投融资平台,建立风险控制体系,保持健康的资本运作态势。三是要以上市为目的,着力培育上市资源,做大做强做活建筑产业。

  4、进一步加强企业拖欠清理。“拖欠有理,拖欠有利”的风气已严重影响了产业发展。要按照国务院《关于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决定》要求,建立建筑业企业、个人信用档案,促进履行信用契约,对工程款支付及其他合同管理的违法行为作出严厉处罚,进一步促进建筑市场在法制化的轨道内规范运行。

  5、强化行业自律管理。一是要从提高企业活力、做活建筑业出发,切实加大从业人员权益保护、规范劳动关系的力度。要完善从业人员工资增长机制,确实保护农民工利益。二是工程建设各方责任主体和相关机构、地方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严格落实质量责任制,执行国家强制性标准和工程质量监管,实行问责追究制,确实提高工程参建各方主体的质量意识和责任意识。三是加大惩处力度,进一步提升整体规划设计意识,不搞短命建筑工程,提高建筑物的生命期。

承办:投资处
执笔:赵敬明 孙  靖
核稿:李跃辉
责编:黄湘冀


来源: 附件:
bottom
Copyright (C)2007-2009 All Rights 南昌大学 中国中部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 联系我们 | 您是第702412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