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ad
欢迎k登录
首页 >> 中部信息 >>湖南篇
最新报道
湖南篇
非公经济发展平稳瓶颈凸显有待解决
作者: | 发布者: | 时间:2012-06-18

2011年,全省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调整结构、转型升级为主线,加快四化两型四个湖南建设,全省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平稳发展,赢得了十二五时期的良好开局。

  一、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情况

  (一)经济总量继续扩大,增加值突破1万亿元。2011年,全省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11218.65亿元,增加值总量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57.1%,比上年提高 0.8个百分点;比上年增长14.5%,比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快1.7个百分点。从行业看,工业、建筑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房地产业等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本行业增加值的一半以上,分别占本行业的68.2%、56.5%、86.7%、86.0%和92.0%,非公有制经济已成为这些行业发展的主体和重要力量。按常住人口计算,全省人均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17042元,比去年增加3127元。

  (二)产业结构继续调整,第二产业支撑作用明显。全省非公有制经济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28.05亿元,占本行业的比重为26.6%,比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比上年下降0.1%;第二产业增加值6212.61亿元,占本行业的比重为66.6%,比上年提高1.9个百分点,增长20.5%;第三产业增加值4277.99亿元,占本行业的比重为56.5%,比上年下降1.5个百分点,增长9.1%。三次产业构成由上年同期的6.5︰52.6︰40.9调整为6.5︰55.4︰38.1,第一产业比重持平,第二产业比重提高2.8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下降2.8个百分点。产业结构有所调整,但继续保持“二、三、一”结构。

  (三)工业经济快速发展,总量占非公比重近五成全省非公有制工业增加值5511.12亿元,占全省非公有制经济的49.1%;比上年增长22.4%,比全省非公有制经济增速快7.9个百分点。其中,规模以上非公有制工业增加值增长24.9%,比全省规模工业增速快4.8个百分点;总量占全部规模工业的66.9%。主营业务收入17735.05亿元,增长47.9%,比上年快4.7个百分点;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881.77亿元,增长47.0%;利税1608.50亿元,增长51.7%;吸纳从业人员206.71万人,增长15.1%,比上年快2.3个百分点。

  (四)投资继续较快发展,增长后劲明显增强

  1. 非公经济投资较快增长。全省非公有制经济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602.41亿元,占全省固定投资的66.5%,比上年同期高2.5个百分点;比上年增长36.5%,比全省投资增速快8.1个百分点,比上年加快7.3个百分点。其中,非公有制工业投资4134.82亿元,增长37.9%,比上年快2.3个百分点。非公有制经济新增固定资产4676.21亿元,增长45.0%;非公有制经济施工项目1.85万个,其中投产项目1.12万个。

  2. 实际利用外资较快增长。全省新批外商投资企业项目674个,比上年增长37.8%。协议利用外资合同资金93.95亿元,增长30.3%;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61.50亿美元,增长18.6%。其中,30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62个,增长37.8%。

  (五)市场主体稳步增加,注册资本快速增加。2011年,省委省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引导、催生非公经济发展的优惠政策,为非公经济的成长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非公经济单位数量稳步增加。统计数据显示,截止2011年底,全省个体工商户累计达到153.67万户,比上年增加16.07万户,增长11.7 %。资金数额769.23亿元,增加130.36亿元,增长20.4%;全省私营企业累计达到21.91万户,增加3.39万户,增长18.3%。注册资本(出资金额)6243.78亿元,增加1726.43亿元,增长38.2 %。非公经济主体的稳步增加,使全省非公经济发展的基础更加稳固,为非公经济总量提升奠定了良好基础。

  (六)社会贡献日益增大,税金就业均创新高

  1. 实缴税金总额首次接近千万。全省非公有制经济实缴税金958.74亿元,比上年同期多缴215.78亿元,创历年新高。总额占全社会实缴税金的53.1%,比上年同期高1.2个百分点;增长30.1%,比全省实缴税金增速快3.9个百分点。其中,实缴国税459.80亿元,增长24.3%,总额占全社会实缴国税的41.4%;实缴地税498.94万元,增长35.9%,总额占全社会实缴地税的71.7%。

  2. 吸纳从业人员首次突破2000万。全省非公有制经济吸纳二、三产业从业人员2050.24万人,比上年增加251.74万人,增长1.9%;占全社会二、三产业从业人员的87.8%,比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其中,第二产业吸纳从业人员884.53万人,增长2.0%,占全部第二产业的94.8%;第三产业吸纳从业人员1166.53万人,增长1.9%,占全部第三产业的83.2%。

  (七)支柱产业明显壮大,新增2个千亿行业。全省非公有制经济中,工业约占半壁江山,工业企业的发展势必带动全省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2011年,在规模以上非公有制工业企业中,主营业务收入占全部比重排前5位的行业分别是,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11.0%)、农副食品加工业(9.6%)、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9.5%)、专用设备制造业(7.8%)和非金属矿物制品业(7.4%),5个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全部超过1千亿元,合计占全部非公有制工业经济比重的45.3%,过千亿行业比去年增加专用设备制造业和非金属矿物制品业2个行业。

  2011年和2010年全省非公有制工业支柱产业情况


行业

2011
主营业务收入(亿元)

占比(%)

行业

2010
主营业务收入(亿元)

占比(%)

全省

17735.05

100.0

全省

12453.50

100.0

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1949.13

11.0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

1271.28

10.2

农副食品加工业

1700.58

9.6

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1263.80

10.1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

1688.03

9.5

农副食品加工业

1189.84

9.6

专用设备制造业

1379.65

7.8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927.84

7.5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1310.13

7.4

专用设备制造业

869.28

7.0




  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增速有所减缓

  1. 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增速减缓。全省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增速比上年增长14.5%,比上年同期慢1.5个百分点。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下降0.1%,比上年慢4.0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20.5%,比上年慢2.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增长9.1%,比上年慢3.8个百分点。

  2.. 非公有制工业经济增速有所减慢。全省非公有制工业增加值增长22.4%,比上年同期低1.6个百分点。从季度看,从2010年一季度以来,非公有制工业增加值增速呈现回落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态势(各季增速均在20.0%以上),增速从28.2%一直回落到2011年前三季度的21.0%,直到2011年年底才反弹到22.4%,比前三季度略增1.4个百分点。

  (二)区域发展不均衡

  1. 从非公有制经济总量看:全省非公有制经济总量超过1千万的有3个,分别是长沙市(3425.21亿元)、岳阳市(1117.17亿元)和衡阳市(1049.80亿元);排名后三位的分别是:娄底市(390.77亿元)、湘西自治州(237.46亿元)和张家界市(167.30亿元)。

  2. 从非公有制经济增速看:全省非公有制经济增速排名前三位的是:湘潭市(18.1%)、岳阳市(17.8%)、郴州市(16.9%);排名后三位的分别是:邵阳(14.5%)、益阳市(14.0%)、湘西自治州(12.3%)。

  3. 从非公有制经济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看:全省非公有制经济占GDP的比重排名前三位的是:长沙市(66.2%)、邵阳市(66.1%)、郴州市(65.7%);排名后三位的分别是:怀化市(55.9%)、常德市(52.8%)、娄底市(46.6%)。

  4. 从人均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看:全省人均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超过2万元的有4个,分别是长沙市(48476元)、湘潭市(23469元)、株洲市(22910元)和岳阳市(20384元);总量低于1万元的有3个,分别是怀化市(9862元)、湘西自治州(9290元)、邵阳市(8460元)。

  (三)企业规模普遍偏小。全省非公有制经济总量虽然已经超过1万亿元,但从单个企业看,规模偏小、实力较弱的现象依然普遍。以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为例,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主要经济指标占比远低于企业户数占比。全省非公有制经济工业企业数占全部规模工业企业的88.5%,但资产总额、主营业务收入和利税分别占全部规模工业企业的50.8%、79.4%和66.4%,比非公企业户数所占比重低37.7个、9.1个和22.0个百分点;二是支柱企业中,非公部分占比较小。主营业务收入过10亿元、过50亿元、过100亿元的企业分别只有113家、9家和3家,仅占全省过10亿、50亿和100亿企业的55.9%、34.6%和25.0%。

  (四)创新能力不足。2011年,全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质量有所提高,但创新能力仍然较弱。以规模工业为例,在全省非公有制经济工业企业中,户均研究与试验发展(R&D)项目经费支出、户均研究与开发人员和户均专业技术人员分别为173.76万元,7.44人和20.54人,分别为国有控股企业的10.4%、15.5%和14.8%;研发人员占全部从业人员比重为3.93%,比国有控股企业低1.95个百分点;研发经费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为1.07%,比国有控股企业低0.79个百分点。

  三、对策建议

  “十二五”期间,是全省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攻坚阶段,也是推进“四化两型”建设的关键时期。因此,全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要全力落实和完善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既要加快发展步伐,又要优化产业结构、壮大规模优势,以培育龙头企业、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为重点,引导全省非公经济围绕新型工业化走“专、精、特、新”的发展路子。

  (一)大力优化发展环境,健全竞争机制。虽然2011年全省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已突破万亿元大关,但仍然远远落后于沿海发达地区的几万亿元。因此,要优化发展环境,扩大全省非公经济总量。一是切实放宽市场准入。真正破除各种有形和无形的障碍,鼓励和引导非公企业以独资、合作、合资、参股、特许经营等方式,进入国家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未禁止的领域,如基础设施、市政共公共事业、社会事业、金融服务等领域。二是建立健全竞争机制。大力健全各项机制,如公平、公正、公开的招投标机制,公开政府信息,简化审批手续,推进资质资格管理改革。三是鼓励全民创业活动。鼓励科教人员、高等院校学生、转业退伍军人、城乡居民等有创业意愿的各类人员自主创业,并享受相应的创业带动就业的扶持政策。还要鼓励个体工商户扩大生产经营改设企业、新办企业和二次创业。

  (二)大力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优化产业结构。由于资源基础等多方原因,湖南非公有制经济仍主要集中在传统产业,资源消耗型、劳动密集型的企业偏多,其中还有相当一部分高耗能高污染企业,增长方式粗放、经济效益不佳。如非公有制工业经济中,主营业务收入居前五位的大类行业中,有3个是高耗能行业。因此,要大力引导非公经济围绕新型工业化走“专、精、特、新”的发展路子,大力培育节能环保产业、生物产业、文化创意产业、先进装备制造业、新材料产业、新能源产业和信息产业等七大战略性新型产业。目前,湖南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中,非公经济主要集中在新材料产业、先进装备制造业、节能环保产业和信息产业等行业,生物产业、新能源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等产业领域相对较少。在产业结构调整方面,要积极鼓励和引导非公企业从主要集中于制造、加工业、商贸及资源型、劳动密集型行业,向信息技术、生物工程等高附加值制造业和新兴服务业转变,促进全省非公经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三)大力发展企业主体,壮大规模优势。发展企业主体,就是要把一批有实力、有社会责任感的大中企业逐步培育成各行各业的龙头企业,引领全行业参与全国乃至全世界竞争。一是积极做大一批企业。对现有的已经进入良性发展的大企业,要鼓励和支持他们通过兼并、收购、控股、联合、协作等形式,加速低成本扩张,实行强强联合,形成集团型、公司型企业,打造非公经济的“旗舰”。二是全力扶壮一批企业。对产品和市场比较稳定,处于成长期的企业,要在项目上加大扶持力度,??管理,提高产品竞争力和企业实力,使他们尽快成长为非公经济的“小巨人”。三是努力培育一批企业。瞄准那些发展潜力大、市场前景好、产品附加值高的科技型、加工型、外向型新生企业,加大扶持和保护力度,在政策上给予倾斜、融资上全力支持,为企业成长提供动力,使这些企业尽快走出原始积累的创业期,成为非公经济的“生力军”。

  (四)大力支持企业创新,提升创新能力。创新是企业不断成长、不断壮大的灵魂,加快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关键在于企业的技术创新。一是支持非公企业增强技术创新能力。完善和落实支持非公企业技术创新的各项政策措施,引导非公企业增强创新意识,加大创新投入,开展创新活动,提高创新能力。充分运用各类扶持基金,支持具有良好成长性的高新非公企业提升技术创新能力。二是鼓励非公有制经济企业提高研发能力。加大研发投入,不断研发新产品、新技术,形成具有支柱知识产权优势的核心竞争力。鼓励支持非公企业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和大企业研发中心合作创新,鼓励有条件的中小企业建立自己的研发中心,培养研发团队,逐步形成自主研发能力。三是鼓励企业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鼓励和支持非公企业在产品研发、生产、市场管理等环节上运用信息技术,可在有实力的大企业推广ERP系统,中小企业可应用其子系统,以信息化手段提升非公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注:
1.2011年数据均为年快报数。
2.“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采用省工商局登记注册的个体工商户数和私营企业数。

承办:工业统计处
执笔:罗  彬
核稿:李跃辉
责编:黄湘冀


来源: 附件:
bottom
Copyright (C)2007-2009 All Rights 南昌大学 中国中部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 联系我们 | 您是第702412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