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ad
欢迎k登录
首页 >> 中部信息 >>湖南篇
最新报道
湖南篇
湖南省农村全面小康社会进程监测分析
作者: | 发布者: | 时间:2011-11-28

2010年,湖南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统筹城乡发展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要求,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推进城镇化作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持久动力,湖南农村经济持续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法制建设稳步推进,农村全面小康实现稳步推进。根据国家统计局制定的农村全面小康社会建设标准和监测方法,监测结果显示,2010年湖南省农村全面小康社会实现程度达到59.5%,比上年提高4.9个百分点。提高农民收入、加快城镇化进程、丰富农民文化娱乐生活是农村全面小康社会建设中的重点和难点。

  一、湖南省农村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进程

  (一)农村经济发展实现程度为46.5%,比上年提高7.4个百分点。在反映农村经济发展的三项指标中,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5303.34元,比上年增加623元,全面小康实现程度为46.0%,比上年提高9.2个百分点。随着农民外出务工人数的增多,第一产业劳动力比重在不断降低,2010年下降至42.4%,实现程度为50.4%,比上年提高3.9个百分点。农村小城镇人口比重达24.38%,实现程度为 44.1 %,比上年提高2.3个百分点。

  (二)农村社会发展实现程度为77.8%,比上年提高7.7个百分点。近年来,各级政府加大了对农村社会保障事业的支持, 2010年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达到97.2%,比上年提高6个百分点,已超过全面小康水平,实现程度为100%。农村养老保险覆盖率达32%,比上年提高20.6个百分点,实现程度为51.9%。2010年每万个农村居民拥有的农业科研人员数为 2.1人,实现程度为37.3 %,比上年下降0.8个百分点。农村居民基尼系数为0.36,较上年下降0.05,在0.3-0.4的合理区间,实现程度为100%,比上年上升4个百分点。

  (三)农村人口素质小康实现程度为54.9%,比上年提高2.7个百分点。随着农民对受教育问题的重视,农村人口受教育年限不断提高,2010年平均受教育年限为8.27年,全面小康实现程度达到54.1%,比上年提高2.9个百分点。随着农村生活和医疗水平逐年提高,农村人口平均寿命不断增高,2010年农村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为72.7岁,全面小康实现程度达到58.2%,比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

  (四)农民生活质量实现程度为40.9%,比上年提高2.6个百分点。随着“家电下乡”等惠农政策的实施,农民生活信息化程度进一步提升,2010年全省农民生活信息化程度为55.3%,比上年提高1.6个百分点,实现程度达到85.4%。全省农民文化娱乐消费支出比重4.3%,实现程度为40.1%,比上年上升3.9个百分点。农村居民居住质量指数为37.1%,实现程度为33.5%,比上年上升0.2个百分点。

  (五)农村民主法制建设实现程度为98.3%,比上年提高1.7个百分点。近年来,各级政府加快推进农村基层民主自治,村务、财务、政务更加透明公开,农民对政务公开满意度逐年提高,2010年农民对政务公开的满意度为84%,全面小康实现程度为96.7%,比上年提高3.3个百分点。社会安全满意度为87%,实现程度已超过全面小康标准,达100%。

  (六)资源环境实现程度为99%,比上年提高1.9个百分点。近年来,湖南持续推行植树造林、封山育林、退耕还林等措施,全省森林覆盖率一直保持在52%以上,2010年森林覆盖率达到57%,比上年上升0.6个百分点,已超过全面小康标准,实现程度为100%。万元农业GDP用水量为1091.28立方米,比上年下降24.9立方米,小康实现程度为100%。耕地保护形势好转,常用耕地面积与2000年相比变动幅度为-0.01%,全面小康实现程度为97.7%,比上年上升4.3个百分点。

  二、湖南省农村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进程中的重点和难点

  (一)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收难度加大,实现程度尚未过半。农民收入水平在全面建设小康指标体系中所占权重最大,对于能否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目标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农民收入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的难度加大。一是政策性增收空间有限。2004年以来,农民收入的增长,政策效应起了一定的作用,包括粮食直补在内的各项补贴政策、全面彻底取消农业税等,从政策上保护了种粮农民的利益。但随着惠民政策逐步到位,政策性补贴对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的贡献会逐渐下降。二是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削弱了农民增收效果。“十一五”期间,湖南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累计上涨38.7%,其中,化肥上涨21.2%、农药上涨29.3%、饲料上涨54.6%。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削弱了农民从第一产业获得的收入。三是工资性收入继续快速增长有一定难度。由于劳动力综合素质低,大多数外出农村劳动力仍从事低收入工作,技术型、技能型劳动力转移输出很少,工资性收入增长受到抑制。2010年湖南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303.34元,实现程度还只有46%,离目标还有54%,时间将近过半,实现农村全面小康的时间紧,任务重,要达到实现目标平均每年要增长22.1%。

  (二)农村城镇化水平低,实现程度仅2/5农村人口城镇化进程是反映城乡社会经济统筹发展状况的重要指标。湖南省又是农业大省,乡村人口比重较大,小城镇发展程度不高直接导致农村劳动力就业不充分,城乡二元结构特征较为明显。2010年全省小城镇人口比重为24.4%,全面小康实现程度为44.1%,离目标还有55.9%。

  (三)恩格尔系数居高不下,实现程度仅为6.2%恩格尔系数是目前国际上通用的反映居民总体消费水平与结构的主要指标。一般情况下,随着居民整体生活水平的提高,恩格尔系数呈下降趋势。从监测结果看,2001年到2010年,恩格尔系数分别为52.9%、52.5%、51.9%、52.4%、52%.、48.6%、49.6%、51.2%、48.9%、48.4%,一直居高不下。2010年湖南省恩格尔系数全面小康实现程度仅为6.2%,离目标还有93.8%,从恩格尔系数看,我省农村居民的标准刚停留在温饱阶段,要达到全面小康标准难度非常大。

  (四)农民文化娱乐生活支出比重亟待提高。在农村小康社会建设进程中,农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较大的提高,文化娱乐生活却未得到同步发展。近10年来湖南农民文化娱乐消费支出比重一直在3%-5%的较低水平之间徘徊。2010年全省农民文化娱乐消费支出比重全面小康实现程度仅为40.1%。农村文化设施建设的滞后,文化娱乐生活单调。如何加强文化设施建设,引导农民开展积极健康的文化娱乐生活,应是当前农村小康社会建设进程中亟待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三、加快实现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对策建议

  (一)不断挖掘农业和农村内部潜力,培育农民收入新的增长点。一是要继续完善现有农业补贴政策,逐步建立符合省情的农业支持和农产品价格保护制度。二是要不断挖掘农业和农村内部的增收潜力,广泛利用农业资源,扩大无公害绿色食品的生产,努力开拓农产品市场。三是发展县域经济,加强劳动力技能培训,引导富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和城镇转移。四是推进农业、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提高农业的综合素质和整体效益,通过优化产业和提高质量来提高农民收入。五是积极引导与扶持农民创业,使更多的农民走上致富之路。

  (二)加快推进农村小城镇建设,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农村城镇化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缩小城乡差距、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现实选择。因此,对农村小城镇的建设要做出全面、科学、合理的布局和规划,搞好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农村城镇化建设。优化农民就业的社会环境,杜绝低薪使用农民工及同工不同酬现象。加强并规范对农村劳动力的培训,提高其文化素质和劳动技能,增强农民的再就业能力。大力发展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为广大农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三)调整消费结构,拓展消费领域。虽然目前我省农村居民消费水平有所提高,但主要集中在食品消费上,住房、教育、文化娱乐等消费水平还相对落后,与全面小康标准不相称。因此,要大力发展相关产业,尤其是第三产业,不断拓宽消费领域,着力培育新的消费点,满足农村居民消费在各个阶段的热点和重点,使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不断升级。

  (四)发展农村文化事业,丰富农民业余生活。由于近10年来湖南农民文化娱乐消费支出比重一直在3%-5%的较低水平之间徘徊,各级政府应当在政策上给予农村文化建设的支持,逐渐建立起多渠道的农村文化建设投资新体制,加快文化娱乐产业的发展,加强农村地域文化娱乐基础设施的建设,逐步改变农村文化馆、文化站的落后状况,多层次、多渠道地开展健康向上的群众性文化活动,满足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引导农民进行合理的文化娱乐消费。

承办:农经队
执笔:徐  虹
核稿:李跃辉
责编:黄湘冀


来源: 附件:
bottom
Copyright (C)2007-2009 All Rights 南昌大学 中国中部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 联系我们 | 您是第702412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