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ad
欢迎k登录
首页 >> 中部信息 >>安徽篇
最新报道
安徽篇
2011年中部六省发展分析与安徽崛起建议
作者: | 发布者: | 时间:2012-04-23

2011年,中部各省紧扣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迎难而上,奋力跨越,整体经济在调结构、促转型、控通胀中实现了起步稳、增长快、质量好的良好态势。

一、发展现状:厚积薄发引领增长。

经济增长快于全国。近年来,随着“中部崛起”战略的深入实施,中部长期蓄积的能量在不断释放。2011年,中部各省在加快承接产业转移步伐、实施产业振兴规划的基础上,整体经济延续了“十一五”以来平稳较快增长的良好态势,GDP比上年增长12.8%,增幅虽比上年回落1.2个百分点,但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6个百分点。从全国四大区域发展看,呈“西高东低”之势,即西部增长最快,为14.1%,中部高于东北(12.5%)和东部(10.5%),居第二方阵。六省GDP均增长11.5%以上,均高于全国,最快的是湖北,增长13.8%;我省紧随其后,增长13.5%,分别高于全国、中部平均水平4.3个和0.7个百分点。中部财政收入、投资、消费、进出口、利用外资、城乡居民收入等指标增长均快于全国。

综合实力大为增强2011年六省GDP总量突破十万亿元大关,达104256亿元,占全国的22.1%,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特别是,随着山西、江西的加入,中部六省均进入“万亿俱乐部”,其中河南GDP总量达27232亿元,居中部之首;湖南、湖北分别以19635.2亿元和19594.2亿元,继续居第23位;我省为15110.3亿元,居中部第4位;江西、山西分别以11583.8亿元和11100.2亿元,排名第56位。

近年中部六省与全国主要指标增长比较 单位:%

指 标

2010年中部

2011年中部

2011年全国

2011年 安徽

生产总值

14.0

12.8

9.2

13.5

地方财政收入

26.4

31.6

29.1

27.3

固定资产投资

28.0

28.2

23.8

27.6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19.0

18.0

17.1

18.0

进出口总额

49.8

39.3

22.5

29.1

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

22.6

31.5

9.7

32.2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1.1

14.8

14.1

17.8

农民D>

14.7

18.3

17.9

17.9

二、运行特征:转型发展促进崛起。

亮点一:三次产业协同增长。中部六省大力发展三次产业,注重产业协调,鼓励全民创业,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三次产业增长的协调性增强。一是在各项惠农惠民政策支持下,农业战线克服各种困难保持稳步增长。2011年六省一产增加值12868亿元,平均增长4.4%,其中安徽增长4%,居中部第5位;粮食产量17252万吨,增产531万吨,创历史最好水平,在全国重要粮食生产基地的地位进一步巩固,对于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二是积极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工业生产保持了较快发展,在经济中的主导力量继续增强。六省二产增加值56427亿元,平均增长16.7%,高于全国平均水平6.1个百分点;二产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平均增长19.7%,比全国高5.8个百分点,其中安徽增长21.1%,居中部之首。三是始终把发展服务业作为加快经济结构转型的战略重点,推进和提升服务业上水平、上层次,服务业保持了稳步发展的态势。六省三产增加值34961亿元,增长10.2%,高于全国1.3个百分点,其中安徽增长10.5%,居中部第4位。

亮点二:传统产业加快改造提升。中部六省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山西致力于传统产业新型化发展,加快煤炭资源整合和企业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2011年率先结束小煤窑时代,挺进到现代化大矿时期,当年煤炭产量达8.7亿吨,比上年增长17.7%。同时,有序推进循环经济,产业链和产品链不断延伸拉长。安徽积极推进传统产业改造提升,2011年完成企业技改投资增长41.8%,高于全部投资14.2个百分点;与此同时,六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增长16.1%,比规模以上工业低5个百分点。河南六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比重为40.7%,比上年下降1.3个百分点。湖北改建及技术改造投资增长30.1%,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2个百分点。湖南技改投资增长35%,六大高耗能行业投资增速比上年回落18个百分点。

亮点三: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山西装备制造业成为全省经济发展的最大亮点,2011年在上年增长41.7%的基础上又增长了22.2%,超出规模以上工业增幅4.3个百分点,成为煤炭、冶金行业之后拉动工业增长的第3大动力。安徽装备制造业增加值、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28.3%24.6%,高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7.2个和3.5个百分点;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62.1%,高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16.1个百分点。江西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21.6%,增速高于全省规上工业2.5个百分点。河南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50%以上,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增速30个百分点以上。湖北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9.9%,对全部规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31.8%。湖南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32.4%,高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12.3个百分点。

亮点四:三大需求协同带动2011年,中部六省固定资产投资68096亿元,比上年增长28.2%,增幅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高于全国4.4个百分点,其中安徽增长27.6%,与湖南并列中部第4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6192亿元,增长18%,回落1个百分点,但高于全国0.9个百分点,其中安徽增长18%,仅次于河南(18.1%),与湖北并列第2位;进出口总额1628亿美元,增长39.3%,其中出口931亿美元,增长46.7%,分别比上年回落10.5个和4.8个百分点,但仍高于全国16.8个和26.4个百分点,安徽以29.1%37.6%的增速,居中部第5位和3位。与上年比,三大需求中内需尤其是消费需求有所加强,外需增势强劲,但势头明显减缓,同时投资、消费、进出口增长差距由上年的30.8个百分点缩小为21.3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协同带动作用在增强。

亮点五:投资导向力促转型。中部各省投向非传统产业、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等投资不断增多。2011年,山西新兴产业投资增长49.9%,增幅比上年提高30.9个百分点,占全省工业投资的27.4%,比上年提高2.2个百分点;高耗能工业投资增长20%,占全省工业投资比重下降5.2个百分点。我省装备制造业投资增长48.4%,增幅高于全部投资20.8个百分点。河南六大高成长性行业投资增长35.6%,高于工业投资1.6个百分点;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1.1倍。湖北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长32.7%,高于全省平均水平3.8个百分点。湖南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增长25.4%,对全省投资的贡献率为31.5%;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长32%,高于全省平均水平4.4个百分点。

亮点六:发展质量稳步提升。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中部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也在提高。从产业结构看,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由2010年的13:52.4:34.6调整为2011年的12.4:54.1:33.5,一、三产业比重分别下降0.6个和1.1个百分点,二产占比则上升1.7个百分点。六省三次产业比例均呈“一降二升”之势,其中我省一产占比由14%回落到13.4%,二产占比由52.1%上升到54.4%,分别位居中部第2和第4

从财政看,2011年中部六省财政收入14433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8388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8.7%31.6%,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9个和2.5个百分点;其中我省全部财政收入2633亿元,少于河南(2851亿元),居中部第2位,增长27.6%,高于山西、河南,居中部第4位。从企业效益看,2011年中部六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突破万亿元,达10437亿元,增长37.8%;其中河南以4066亿元居中部首位,我省以1307亿元的利润总额、52.5%的增幅,分别居中部第3和第1位。

从居民增收看,受经济快速增长带动,以及各项惠民政策的落实到位,中部城乡居民收入都有较大提高。其中,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6521元,比上年增长18.3%,增幅比上年提高3.6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4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318元,增长14.8%,比上年加快3.7个百分点,高于全国0.7个百分点。六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超过17000元,增长13%以上,其中我省为18606元,仅少于湖南(18844元),居中部第2位,增长17.8%,居中部之首;六省农民人均纯收入均高于5600元,增长16%以上,其中我省为6232元,增长17.9%,分别高于山西和湖南,均居中部第5位。

三、增长动因:砥砺前行谋划发展。

强化崛起平台建设。中部各省以转型跨越发展为目标,推进各类载体建设。如,山西立足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以煤为基多元发展,开辟发展新途径;安徽围绕皖江示范区、皖北振兴、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和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省建设,加快转型发展;江西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为龙头,加速“三化”进程;河南大力实施中原经济区战略,打造全国重要的经济增长板块;湖北全面实施“两圈一带”战略,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湖南以长株潭试验区为载体,大力推进“四化两型”建设。

强化转移产业承接。近年来,中部地区凭借独特的区位优势,通过举办央企恳谈会、民企恳谈会、沪浙苏招商推介会、农博会、中博会等一系列招商引资活动,强力推动开放招商,现已成为承接国内外两大产业转移的首选地。2011年,中部利用省外资金接近20000亿元;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357亿美元,占全国的30.8%,增长31.5%,高于全国21.8个百分点。六省利用省外资金均超过2000亿元,其中安徽达4181亿元,居中部之首;各省利用外资均在20亿美元以上,其中河南突破百亿美元,达100.8亿美元,安徽为66.3亿美元,居第2位。

强化现代农业发展。中部六省不断加大支持“三农”力度,强化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如山西“三农”投入达650亿元,安徽超千亿元,河南高达1700亿元。粮食等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2011年粮食生产克服历史罕见的冬春夏三季连旱等严重自然灾害影响再获丰收,实现连续8年增产,当年产量占到全国的30%以上,其中河南、安徽、湖南、湖北、江西粮食产量均在2000万吨以上,分别达5543万吨、3136万吨、2939万吨、2389万吨和2053万吨。

与此同时,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推进。2011年,山西农产品加工业销售收入达629亿元,比上年增长23%。安徽农业产业化转型倍增计划成效显著,农产品加工业产值达5061.2亿元,增长50.2%。江西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472家省级以上龙头企业销售收入1500亿元,直接带动370万农户户均增收2200元。河南优质粮比重达75%以上,小麦玉米水稻优良品种覆盖率稳定在95%以上。湖北农产品加工“四个一批”工程加快实施,产值突破6000亿元。湖南农产品加工业销售收入3900亿元,增长21.9%

强化城市群带动中部各省都把建设辐射力、带动力、影响力强的城市群、经济圈或产业带,作为加速崛起的突破口,如中原城市群、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环鄱阳湖城市群、皖江城市带、太原城市群,目前这些城市群已具有较为明显的资源和产业优势,其隆起带动效应正在凸显,已成为当地经济发展水平最高、投资效益最好的地区。2011年,中部六大城市群生产总值超过5.8万亿元,占中部地区的55%以上。其中,中原城市群、武汉城市圈、皖江城市带均过万亿元,长株潭也在8500亿元以上。

四、发展比较:崛起差距亟待发展

2011年,中部主要指标增长较快,多数指标增幅高于全国,同时六省全部跨入万亿俱乐部,共同迎来了??。

从经济规模看,六省生产总值仅相当于江苏、广东的总量,占全国比重比相应人口占比低4个多百分点;财力悬殊,地方财政收入比江苏、广东两省少2273亿元,占全国份额比相应GDP占比低6.1个百分点。

从人均水平看,中部人均GDP29171元,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83.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纯收入均低于全国,且绝对差距呈扩大之势。

从经济结构看2011年,中部GDP中一产比重比全国平均水平高2.3个百分点,服务业比重低9.6个百分点。农业现代化程度低,工业发展方式粗放,现代服务业发展不足。城镇化率为45%,低于全国6.3个百分点。经济外向度为10.1%,低于全国39.8个百分点。

从六省比较看,我省并不占优势。总量方面,除财政收入、利用外资、固定资产投资位次靠前,多数指标居中靠后,与“两湖”差距有所扩大,如生产总值差距扩大800-90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扩大160-220亿元。人均方面,城镇居民收入靠前,其它指标偏后,如人均GDP、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仅为中部平均水平的86.9%95.6%,居第6位和第5位。速度方面,我省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进出口总额、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分别低于中部平均水平1.1个、0.6个、10.2个和0.4个百分点,在中部的位次也明显靠后。结构方面,我省GDP中一产占比高于中部1个百分点,三产则低1.3个百分点。

五、安徽发展建议:立优挖潜加快发展

当前,中部六省均进入了加快发展新阶段,面对近年来各省咄咄逼人发展态势,我省要紧紧抓住中部崛起的重大政策机遇,立足省情,发挥优势,勠力同心,加速崛起进程。

一是发挥资源和产业优势,促进优势产业集聚发展。要充分发挥我省是全国主要产粮区和商品粮生产基地,已形成以电力、冶金、机械、化工、纺织、家电等为主的工业体系,以及交通运输快捷便利等优势,依托资源优势,做大做强一批优势产业和骨干企业,以吸引更多的人才、资金、资源入皖,使资源更加集聚,产业优势更加凸显,支柱骨干企业更加突出,形成经济领ang=EN-US>

二是挖掘非公潜力,为经济发展提供内生动力经过多年的积累,我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规模不断壮大,领域不断拓宽,产业层次逐渐提升,但与广东、江苏、浙江等发达地区非公经济蓬勃发展的态势相比,我省非公经济规模、层次和水平还存在较大差距,也不及一些中部省份。2010年,我省非公经济增加值7006亿元,占GDP56.7%,预计2011年在58%左右,低于河南(61%),规模也比河南、湖北、湖南小(均超万亿元)。差距也是发展潜力所在。一方面,要认真贯彻落实近年来国家和我省出台的一系列扶持政策,为非公经济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和社会环境;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区位、资源、劳动力等优势,积极承接东部沿海地区产业转移;同时,要深入推进全民创业行动,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

三是发挥中心城市功能,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心城市不仅是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也是区域经济的重要增长极,更是中部崛起的重要抓手。从某种意义讲,中部崛起实际上就是城市经济尤其是中心城市的发展跨越,中部各省间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也表现为中心城市间的竞争。2011年,合肥生产总值3637亿元,超过太原、南昌,但仅为郑州的74%、长沙的65%、武汉的56%GDP占全省的比重为24.1%,也低于武汉、长沙等中心城市,对周边地区辐射带动作用不强。对此,我省要把合肥、芜湖等中心城市建设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大生产力布局、城市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增强集聚和辐射带动能力,带动全省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撰稿:张明俊


来源: 附件:
bottom
Copyright (C)2007-2009 All Rights 南昌大学 中国中部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 联系我们 | 您是第702412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