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ad
欢迎k登录
首页 >> 中部信息 >>河南篇
最新报道
河南篇
河南省消费者信心持续增强 存在问题不容忽视
作者: | 发布者: | 时间:2012-02-28

内容提要:消费者信心指数反映了消费者信心强弱,是综合反映并量化消费者对当前经济形势评价和对经济前景、收入水平、收入预期以及消费心理状态主观感受(消费者满意指数),预测经济走势和消费趋向(消费者预期指数)一个先行指标。

据河南省地调队调查,201112月份,河南省消费者信心指数为104.5,其中:城市104.4,农村104.7。无论与当年6月份调查结果相比,还是与上年12月份调查结果相比,全省消费者信心指数均呈上行态势,说明消费者信心在持续增强。总体来看,消费者对就业、收入乐观度进一步提升;对经济总体状况、家庭储蓄依然持相对乐观的态度;对股市的信心最为悲观;对未来通胀担忧减弱。银行储蓄依然是居民投资理财的首选;“收入”和“物价”是消费者最为关注的热点问题。

综合分析,导致消费者信心持续增强的主要原因是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向好、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就业环境持续好转、物价总水平高位回落并趋向温和。

但是,从消费者信心变化情况及消费者信心指数内部结构看,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居民消费意愿低下,促进经济持续增长动力匮乏;股市持续震荡低迷,影响整个国民经济健康发展;中低收入者信心不高,不利于提升内需的整体水平。

长期以来,需求不足制约河南经济发展。因此,应进一步、全面提升消费者信心,刺激消费需求,扩大需求规模、优化需求结构,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创造条件。具体来讲,要以不断提高社会就业率为抓手,实现刺激消费、扩大内需的长久目标;要以调整国民收入结构为依托,着重提高城乡居民特别是中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要高度重视并解决好消费者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努力完善全社会保障机制;要进一步完善消费政策,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积极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要继续加大物价调控力度,稳定居民通胀预期,提升居民消费意愿。






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也是实施建设中原经济区、加快中原崛起、河南振兴总体战略的起步之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大环境,全省上下强化改革创新意识,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破瓶颈、解难题,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良好的趋势与态势。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社会秩序更趋和谐稳定,城乡居民收入保持增长势头,激发并促使消费者信心不断增强。

河南省地方经济社会调查队对18个省辖市市区和18个县(市、区)及农村的调查结果显示:12月份,全省消费者信心指数为104.5,其中:城市104.4,农村104.7。无论与当年6月份调查结果相比,还是与201012月份调查结果相比,全省消费者信心指数均呈上行态势,说明消费者信心在不断增强。

一、消费者信心变动基本情况与特点

(一)消费者信心指数落入较为乐观的区间;与上期、同期相比,消费者信心持续增强

1、三大特点:消费者信心较为乐观、城乡信心度差距缩小、消费者预期信心再度提升

调查结果表明,12月份,全省消费者信心指数为104.5,说明消费者信心较为乐观;城市消费者信心指数为104.4,农村为104.7, 农村消费者信心水平继续领跑,略高于城市0.3个百分点,但与上期农村高于城市2.6个百分点相比,城乡信心度差距明显缩小;从消费者对各指标的当前满意度和预期信心看,消费者对未来的信心更趋增强(详见下图)。

从上图可以看出,除收入预期指数略低于满意指数外,经济总体状况、就业、物价总水平、股市、生活水平、家庭储蓄、购买商品和服务预期指数分别比满意指数高出2.22.84.68.118.62.84.2个百分点。

12月份,全省消费者预期指数为105.9,比满意指数高出3.6个百分点,其中:经济环境、生活质量预期指数为105.3100.5,分别比满意指数高出4.01.3个百分点。收入满意指数和预期指数最高,分别达到116.9113.4, 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消费者的行为和心态。

2、与上期、同期相比,消费者信心不断增强,各项指标信心度不同程度提升








上图显示的是201012月、20116月和201112月河南省消费者信心指数及各分项指数走势比较。可以看出,河南省消费者信心指数历经由冷变暖,逐步攀升。与6月份相比,全省消费者信心指数提升2.1个百分点,其中:城市、农村分别提升2.80.5个百分点;与201012月份相比,全省消费者信心指数提升4.7个百分点,其中:城市、农村分别提升7.41.8个百分点。

从上图还可以看出,消费者信心指数攀升,经济环境、收入、生活质量等下属各项指标指数呈现同步性,与上期、同期相比,均有不同程度提升。

(二)消费者对不同指标的满意度及预期心态不一样,与之对应的信心强弱也不同

1、消费者对就业、收入乐观度进一步提升

随着就业形势持续好转、城乡居民收入增速加快,消费者对就业、收入的乐观度进一步提升。12月份,消费者对就业、个人收入、家庭收入的满意指数分别为106.8117.1116.6,分别比上期提升4.08.07.8个百分点;消费者对就业、个人收入、家庭收入的预期指数分别为109.6112.9113.9,分别比上期提升1.21.61.5个百分点。

从问卷调查结果看,认为目前和未来6个月就业形势“差”或“较差”的人数再度下降,分别从上期的25.1%20.2%下降为22.1%19.2%,分别下降3.01.0个百分点;认为目前和未来6个月家庭收入“有所减少”或“减少较多”的人数也分别从上期的15.5%12.7%下降为11.7%8.5%,分别下降3.84.2个百分点。

2、消费者对经济总体状况、家庭储蓄依然持相对乐观的态度

调查显示,12月份,消费者对当前经济总体状况、家庭储蓄满意指数分别为119.2100.3;对经济总体状况、家庭储蓄预期指数分别为121.4103.1。说明消费者对经济总体状况、家庭储蓄依然持相对乐观态度。

但是,受中低收入阶层消费信心下滑影响,尽管高收入阶层信心持续增强,由于中低收入群体大,全省消费者对经济总体状况、家庭储蓄的乐观度较上期有所下降。调查显示,个人月收入在1000元及以下的消费者,有15.8%15.5%的人认为目前和未来6个月经济总体状况“差”或“较差”,分别比上期上升5.37.5个百分点;有28.4%26.5%的消费者认为目前和未来6个月家庭储蓄“有所减少”或“减少较多”,分别比上期上升7.68.0个百分点。

3、消费者对股市的信心最为悲观

股市持续低迷、震荡下行,严重挫伤股民投资信心。在所有调查指标中,股市的满意指数与预期指数都是最低的,分别为78.686.7

依据调查结果,只有5.2%6.5%的消费者认为目前的股市和未来6个月的股市走势为“好”或“较好”,说明消费者对股市表现出悲观的态度。

值得一提的是,消费者对股市的信心正由低位逐步回升。与上期相比,消费者对股市的悲观度有所减弱,满意指数与预期指数分别回升6.37.2个百分点。

4、消费者对未来通胀担忧减弱

消费者对未来6个月物价总水平的预期指数为105.1,比满意指数上升4.6个百分点,比上期提升9.5个百分点。对未来6个月物价总水平上涨表示“较不能承受”或“不能承受”的人数,已由上期的32.4%下降到29.4%,下降3.4个百分点。

调查显示,认为未来6个月商品价格持续上涨的人数比重呈下降趋势,认为价格继续下降的人数比重相对增大。请看下表:

消费者对未来6个月商品价格走势判断

人数比变化

类别及价格走势

上期人数比例(%

本期人数比例(%

比上期增减百分点

食品

上 涨

76.1

63.8

-12.3

衣着

66.9

64.5

-2.4

家庭耐用消费品

50.6

40.2

-10.4

房产(建筑装璜材料)

73.1

49.0

-24.1

农业生产资料

56.1

44.0

-12.1

汽车

下降

30.5

32.8

2.3

从上表可以看出,认为未来6个月食品、衣着、家庭耐用消费品、房产(建筑装璜材料)及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持续上涨的人数比重比上期均有不同程度下降,最高降幅达24.1个百分点;与之相反,认为未来6个月汽车价格继续下降的人数比重,则比上期上升2.3个百分点。说明消费者对政府控制物价持续高涨、抑制通货膨胀的信心在不断增强,对未来通胀担忧减弱。

(三)居民投资理财及关注的热点

1、银行储蓄依然是居民投资理财的首选

在物价高企、股市低迷大环境笼罩下,医疗、教育、就业、生活等家庭费用支出不断上升,而社会保障体系尚不完善,加之目前国内投资理财市场仍处在起步阶段,市场上投机氛围较浓,投资波动和风险较大居民家庭投资方式选择以银行存款为主,以保险、股票和基金投资为辅。

本次调查显示,银行储蓄、保险股票基金是目前消费者拥有的主要投资产品。银行储蓄依然是居民投资理财的首选。58.3%的消费者选择银行储蓄,21.3%的消费者投资购买各类保险,12.7%的消费者把资金投入到股市,10.8%的消费者购买基金。

调查结果还显示,对于城镇居民来说,迫于各方面压力更大和基于对未来不确定因素的更多考虑,把银行储蓄作为投资理财首选的地位更加强固。有61.5%的城镇居民投资理财首选银行储蓄,比全省高3.2个百分点,比农村高9.1个百分点。

在未来6个月增加投资产品的意向调查中,倾向银行储蓄的消费者比重最大,为25.7%,其它依次是:7.0%的消费者选择保险,4.3%的消费者教育投资产品,3.8%的消费者选择房地产

2、收入和物价是消费者尤为关注的热点问题

收入、物价与居民家庭生活质量密切相关。工作稳定是保证和增加居民收入的重要因素。随着各项改革的纵深发展,子女教育、医疗保障在居民消费支出中的比重越来越大。因此,收入、物价、子女教育、工作稳定和医疗保障成为未来6个月消费者普遍关注的问题。而“收入”和“物价”更是未来6个月消费者最为关注和第二关注的问题。

当问及未来6个月最为关注的问题时,57.9%的消费者回答是“收入”;当问及未来6个月第二关注的问题时,27.7%的消费者回答是“食品价格的持续上涨”。

二、消费者信心增强原因分析

河南省消费者信心持续增强,一方面是基于今年以来全省经济良好的发展态势和势头,宏观经济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另一方面与消费者收入不断增长、收入预期相对乐观密不可分。

(一)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向好

经济形势复杂多变的2011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呈现良好的态势和势头,对增强消费者信心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

今年以来,为确保城乡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不因物价上涨而受到影响,河南省出台了适当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和补助水平,提高农村五保供养标准,提高城市低保标准,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等政策;为实施最低工资保障制度,出台了《河南省最低工资规定》。T-FAMILY: 仿宋_GB2312; mso-bidi-font-weight: bold; mso-bidi-font-size: 16.0pt">部分市县行政事业单位提高了津贴,加之国家提高个税起征点,就业人员收入相应提高;一系列破解“三农”瓶颈制约,支农、惠农政策的实施,对促进农民增产增收起到了积极作用。

(三)全省就业环境持续好转

2011年,河南省坚持就业优先战略,扩增岗位、提升技能、健全机制、完善服务,确保稳定和扩大就业,全省就业环境持续好转,城乡就业人数不断增加。

全省就业环境持续好转,尤其是农村就业率大幅度提高,对推动消费者信心增强起了较大作用。

(四)物价高位回落趋向温和

进入201110月,持续高企的CPI同比涨幅开始高位回落,居民通胀担忧趋向减弱,消费信心增强。随着政府调控物价政策实施效果的不断显现,全省CPI涨幅有望持续稳步回落,这将有助于全省消费者信心的进一步增强。

三、从消费者信心变化看存在问题

当前,河南省消费者信心呈现较为乐观的态势,而且,与上期、同期相比,消费者信心不断增强,值得欣慰。但是,从消费者信心变化情况及消费者信心指数内部结构看,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居民消费意愿低下,促进经济持续增长动力匮乏

物价持续高位运行,较高的通胀预期影响消费者的实际购买力,导致居民消费意愿下滑。12月份,购买商品和服务的满意指数与预期指数分别为83.787.9,在所有调查指标中,居倒数第二位。这说明,面对物价高企,消费者持币观望、消费谨慎、消费意愿较低。

众所周知,投资、出口和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只有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最根本的动力。居民消费意愿持续低位徘徊,说明消费者即期及潜在购买力被大量“沉淀”,得不到有效释放。长此下去,瓶颈经济发展的内需不足问题会越来越突出,对全省的经济增长构成相当大的char-indent-count: 2.0">(二)股市持续震荡低迷,影响整个国民经济健康发展

消费者对股市信心最为悲观的根本原因是股市持续震荡低迷。而股市低迷所产生的负面效应相当多。它会影响企业的正常融资,遏制居民的消费需求,影响财政收入,增大金融体系风险,加大社会就业压力,进而会拖累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三)中低收入者信心不高,不利于提升内需的整体水平

从调查结果看,中低收入消费信者心指数明显低于高收入消费者信心指数。个人月收入在1000元及以下的消费者信心指数只有94.5, 1001-3000元的消费者信心指数为105.5,分别比月收入在10001元及以上的低33.121.6个百分点。

中低收入者消费倾向高于高收入群体,对整个社会的消费倾向具有导向性和决定性。中低收入消费者信心不高,很大程度上瓶颈了内需整体水平的提升。因此,必须千方百计提高中低收入阶层的购买力、购买欲望、消费意愿及消费信心,刺激内需整体水平不断提高,拉动全省经济稳步增长。

四、进一步全面提升消费者信心的意见和建议

长期以来,需求不足制约河南经济发展,而提升消费者信心的根本目的就是扩大消费需求,充分发挥内需拉动效应,促进全省经济新一轮大发展。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要进一步全面提升城乡居民消费者信心,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以不断提高社会就业率为抓手,实现刺激消费、扩大内需的长久目标

近几年来,全省就业形势持续好转。但是,总体上讲,每年的就业供需缺口还比较大,尤其是城市就业形势依然不很乐观。

“就业—收入—消费”存在层层保障关联。只有不断提高社会就业率,消费增长才会成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要实现社会就业率的提高,首先要加大优化创业环境力度,以创业带动就业;其次要强化社会、社区的再就业技术培训,增强就业能力;还要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扩大就业范围和渠道。

(二)以调整国民收入结构为依托,着重提高城乡居民特别是中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

全面提升消费者信心就是要不断提高城乡居民消费信心、不同收入阶层消费信心、不同行业人员消费信心,实现全省消费者整体信心水平提高。

目前的国民收入主体结构和分配制度,不利于刺激消费、扩大内需,不利于整个社会消费倾向的提高,不可能达到全面提升消费者信心的目的。因此,必须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降低政府、企业和高收入者在国民收入结构中的比重,不断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培育、壮大中等收入群体。

(三)高度重视并解决好消费者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努力完善全社会保障机制

要真正提高消费者信心水平,必须要认真解决好广大城乡居民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打消他们在消费方面的后顾之忧,敢于消费,放心消费。

在尚不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条件下,消费者现有收入中必须有足够的部分用于未来不可预测的个人保障意义的“风险储备”。这部分收入被“沉淀”以后,不能转化为即期购买力,用于消费。而且,越是经济形势复杂多变,未来不确定因素增多,被“沉淀”的资金会急剧增加,严重制约居民的即期消费。

要消除公众消费的后顾之忧,使之“有钱敢花”,必须不断完善医疗、教育、养老全社会保障机制。社保机制完善了,居民收入中的“风险储备”才会逐步减少,消费支出才会稳步增加。

(四)进一步完善消费政策,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积极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

应进一步完善消费政策。对不同收入阶层,首先要正确认识其存在的消费差异。不强求相同的消费水平、消费方式。同时,消费政策的制定要考虑不同收入阶层的需要。在消费政策上要协调不同收入阶层的利益,减少社会矛盾。

要着力改善、优化消费环境。一是加强对市场秩序的整顿和规范,加大市场监管,打击出售假冒伪劣商品行为的力度;二是取消和修订不利于消费结构升级的过时文件和各种不合理收费;三是大力构建消费维权绿色通道,完善消费投诉举报体系,维护消费者权益;四是加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尤其要改变农村流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流通效率低下,流通成本高,消费环境差的局面。

(五)继续加大物价调控力度,稳定居民通胀预期,提升居民消费意愿

在全球极度宽松的货币条件仍将持续的大环境下,加之中国劳动力成本、服务业及非贸易品价格等可能会有持续和刚性??素都可能会加剧通胀预期,物价对总需求扩张的敏感性也会更强。因此,物价稳定的基础还不牢固,未来物价走势仍有不确定性。在经济内在扩张压力依然存在的情况下,物价调控不能松懈,必须继续加大物价调控力度,防止物价出现异常反弹高涨,稳定居民通胀预期。


来源: 附件:
bottom
Copyright (C)2007-2009 All Rights 南昌大学 中国中部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 联系我们 | 您是第702412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