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ad
欢迎k登录
首页 >> 中部信息 >>山西篇
最新报道
山西篇
经济运行良好 发展质量提升——2011年晋城市经济运行情况综述
作者: | 发布者: | 时间:2012-03-16

2011年,晋城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各项决策部署,加大项目工作力度,加快经济转型步伐,加强经济运行调控,较好地处理了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三者的关系,宏观经济运行平稳,工业结构继续优化,居民收入高位增长, 民生事业显著改善,全市经济社会总体呈现出平稳、较快、协调的发展态势。

一、经济运行基本情况及主要特点

(一)宏观经济平稳发展

1、经济总量稳步增长,人均水平显著提升。初步核算,2011年全市生产总值完成895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13.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8.8亿元,增长7.7%;第二产业增加值585.8亿元,增长16.3%;第三产业增加值270.3亿元,增长9.1%2011年,全市人均生产总值达到39205元,高于全省平均水平8231元,按2011年平均汇率计算,人均生产总值突破6000美元,达到6070美元。

2、农村经济稳步发展,粮食生产再获丰收。2011年,在畜牧业生产快速发展和粮食生产丰收的带动下,全市农村经济保持了平稳发展,全年农林牧渔业实现增加值38.8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7.7%。有利的气候条件、优惠的扶持政策和有力的科技支撑,保障了粮食生产再获丰收。全年粮食总产量达到18.4亿斤,比2010年增产0.1亿斤,增长0.6%,连续两年超过18亿斤,创历史最好水平。在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和畜产品价格上涨的有利形势下,畜牧业生产实现了较快增长,实现增加值18.1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速达到15.7%。猪、牛、羊、禽分别出栏144.4万头、1.6万头、30.7万只和338.8万只;肉、蛋、奶产量分别为11.3万吨、6.5万吨和0.3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13.5%84.2%2.3%。在确保粮食、畜牧业传统农业稳定发展的前提下,晋城市抓住全省农村发展“一村一品”、特色农业的有利时机,充分发挥地域优势,通过龙头企业带动,初步形成了以蚕桑、设施蔬菜、食用菌、中药材和小杂粮等一批具有晋城地方风格的特色农业,产出优势逐步显现,为全市农村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

3、工业生产较快增长,工业结构持续优化。2011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8%高于省考核目标1个百分点,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1个百分点。从隶属关系看,地方企业贡献超过中央及省属企业,市及以下企业增加值增长23.1%,分别高于中央企业、省属企业增速24.510.7个百分点,其中市属企业增长22%,县属企业增长34.4%,村及村以下企业增长18.6%

2011年规模以上工业分行业增加值增速

行业名称

比上年增长%

煤炭开采和洗选业

17.2

农副食品加工业

25.8

食品制造业

3.4

饮料制造业

12.9

纺织业

2.8

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

-63.9

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复制

24.9

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

5.7

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

11.7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

15.4

医药制造业

-8.1

塑料制品业

2.0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3.4

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21.6

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0.0

金属制品业

24.3

通用设备制造业

46.6

专用设备制造业

5.7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

18.8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

11.7

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

325.2

工艺

-25.0

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

-4.3

燃气生产和供应业

50.9

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32.7

石油与天然气开采业

18.2

橡胶制品业

-15.8

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46.6


原煤产量突破9000万吨,创历史最高水平。2011年,全市原煤产量突破9000万吨,达到9140万吨,比上年增长8.4%,地方煤炭企业突破5000万吨,整合后的129座煤矿生产原煤5119万吨,比上年增长10.7%。省属企业煤炭产量4021万吨,比上年增长5.6%。全年煤炭行业实现增加值455.7亿元,增长17.2%,对规模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80%,拉动规模工业增长13.9个百分点。规模煤炭企业实现营业收入798.0亿元,增长27.6%;实现利税258.2亿元,增长27.9%;实现利润174.2亿元,增长28.2%;上交税金129.2亿元,增长27.7%,煤炭企业收入、利税、利润和上交税金分别占规模工业的63.0%94.2%96.7%90.5%,煤炭行业的基础地位进一步加强。

工业结构不断优化,新型工业化水平继续提高。全市非煤工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到19.6%,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非煤工业增加值增长22%,高出煤炭工业增加值增速4.8个百分点。除煤焦冶电以外的新兴接替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到11.6%,比上年提高1.6个百分点;新兴接替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33.2%,高出煤焦冶电产业增加值增速16.8个百分点。新兴接替产业中,煤层气行业增长18.2%,装备制造行业增长57.7%。全市新型工业化水平达到47.6%,比上年提高7.1个百分点,新型工业化水平仅次于太原市,居全省第2位。

(二)三大需求快速增长

1、固定资产投资高速增长,第二产业投资比重提升。2011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04.1亿元,比上年增长29.5%,高于省考核目标6.5个百分点,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4个百分点。其中5亿元以上项目完成投资164.6亿元,比上年增长4.7%,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32.6%。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14.8亿元,比上年增长89.9%。第二产业投资289.0亿元,增长41.6%,占全市投资的比重达57.3%,比上年提高8.7个百分点,对全市投资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4%,拉动全市投资增长21.8个百分点,其中,煤炭行业投资130.4亿元,增长75.5%;煤层气开采业投资40.2亿元,增长1.6倍;装备制造业投资56.1亿元,增长35.9%第三产业投资200.4亿元,比上年增长12.9%

2、消费品市场运行平稳,城镇市场仍占主导地位。2011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224.5亿元,比上年增长17.5%,完成年度考核目标的101.1%。城镇市场继续占据消费市场的主导地位,实现零售额210.4亿元,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93.7%。从销售主体看,零售业实现零售额170.9亿元,增长18.1%;餐饮业零售额26.8亿元,增长11.6%;批发业零售额21.6亿元,增长20%;住宿业零售额5.1亿元,增长19.4%

3、对外贸易快速发展,增速居全省首位。全年进出口总额首次突破10亿美元,达到11.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1倍,是2009年进出口总额的4.7倍,连续两年成倍增长,实现了跨越发展。完成总量居全省第3位,增长速度居全省第1位。其中,进口8.5亿美元,增长166.3%,总量居全省第3位,增速居全省第1位;出口2.8亿美元,增长33.2%,总量居全省第4位,增速居全省第5位。近几年,特别是富士康集团入驻晋城市以来,极大地推动了晋城市外贸发展,2011年富士康所属富晋精密和三营超精密两家企业实现进出口总额7.4亿美元,占全市进出口总额的比重达到64.9%,拉动进出口总额增长51.9个百分点。传统产业进出口实现新突破,福盛钢铁集团实现自营进口铁矿砂,完成进口额2.6亿美元,拉动全市进出口总额增长42.8个百分点;传统商品出口保持快速增长,铸管铸件、纺织品、化工产品EN-US>33%59%

(三)经济效益持续提升

1、工业企业效益平稳向好,运行质量稳步提高。2011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251.5亿元,比上年增长30.7%;实现利税总额274亿元,增长26%;实现利润总额180.2亿元,增长26.7%。规模工业企业收入利润率稳定在14.5%,高于全国平均水平8个百分点,保持了较高水平;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增长37.4%,应交增值税增长22.8%,上交税金总额增长23.2%

2、财政收入稳步增加,民生支出快速增长。2011年,全市财政总收入完成181.8亿元,比上年增长18.6%,高于省考核目标2.6个百分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67.9亿元,增长22.4%增速排全省第7位,高于省考核目标7.4个百分点。2011年,全市一般预算支出执行113.2亿元,比上年增长26.5%,其中教育、科学技术、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节能保护、城乡社区事务、农林水事务、住房保障等支出完成79.3亿元,占全市一般预算支出的比重达70.1%,民生支出得到有效保障。

3、居民收入高位增长,城乡收入差距开始缩小。2011年,全市陆续落实提高行政单位津补贴、事业单位生活补贴、企业在岗职工工资、离退休养老金以及最低工资标准和低保标准提高等政策,对城镇居民收入的拉动效果十分显著,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20000元,达到20127元,比上年增加2774元,增长16.0%收入水平居全省第6位,增量、增速均居全省第7位。收入增长主要拉动力量来自工薪收入,全年人均工薪收入达17567元,比上年增长34.1%,占总收入的比重达76.4%,对总收入增长的贡献率达到120.4%;人均转移性收入4464元,增长17.0%,占总收入的比重为19.4%,对总收入增长的贡献率为17.5%。较好的就业环境、农畜产品价格的上涨以及市委、市政府支农惠农力度的加大,促进了农民收入快速增加,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突破6000元和7000元两个千元关口,达到7043元,比上年增加1144元,增长19.4%收入水平居全省第4位,增量居全省第2增速居全省第5其中,人均工资性收入4007元,比上年增长25.8%,对农民收入增长的贡献率达71.9%,拉动农民纯收入增长13.9个百分点;人均财产性和转移性收入779元,比上年增长66.7%,对收入增长的贡献率达27.3%,拉动农民纯收入增长5.3个百分点;家庭经营收入增长0.5%,拉动农民纯收入增长0.2个百分点。特别可喜的是,在城乡居民收入快速增加的同时,近年来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拉大的局面有所改变,收入之比由上年的2.94缩小为2.86

(四)发展环境不断改善

1、新增贷款大幅增加,中小企业信贷投放力度加大。2011年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达633.4亿元,全年新增贷款110.5亿元,比上年增加14.7亿元,新增贷款创历史新高。从贷款期限看,新增短期贷款22.1亿元,其中个人贷款及透支2.3亿元,单位普通贷款及透支16.7亿元;新增中长期贷款93.4亿元,其中个人贷款6.6亿元,单位普通贷款87.8亿元。2011年,本着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全市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明显加大,全年新增中小企业贷款83.2亿元,占全市人民币新增贷款的75.3%,比上年提高30.4个百分点,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资金支持。

2、市场物价涨幅回落,涨幅低于全省平均水平。2011年,全市当月居民消费价格涨幅7月份达到6.5%的高点后开始回落,8-12月份分别为4.6%5.3%4.3%3.4%4.1%,全年居民消费价格上涨4.9%,比全省平均水平低0.4个百分点。分类别看,食品类上涨11.5%,烟酒及用品类上涨0.7%,衣着类上涨1.5%,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上涨2.5%,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上涨3.5%,交通和通信类上涨0.6%,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上涨2.7%,居住类上涨3.0%

3、人口总量低速增长,城镇化水平明显提升。2011年末,全市常住人口达228.6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03‰,AN>和2.76个千分点。城镇化率达到52.75%,比上年提高1.71个百分点,城镇化水平、提高幅度均居全省第4位。

4、节能降耗工作力度加大,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降幅圆满完成。2011年,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同时,晋城市加速淘汰落后产能,努力优化生产工艺,积极发展新兴产业,强力推进节能降耗,全市万元生产总值能耗比上年下降3.51%,圆满完成了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5%的考核目标。

5、企业景气指数运行平稳,发展前景持续向好。2011年,全市企业家信心指数为133.8,比前三季度提高2.8点,其中,工业、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住宿和餐饮业信心指数环比分别提高2.516.620点。企业景气指数为135.1,比前三季度回落0.2点,工业、批发零售业企业景气指数环比分别提高5.79.7点。今年1季度企业家信心指数、企业景气指数预期分别达到141.8146.0,分别比2011年提升8.010.9点。

二、制约全市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

1、第三产业发展不足。突出表现为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不快,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下降。2011年,晋城市第三产业(服务业)增加值完成270.3亿元,比上年增长9.1%,这一速度高于全省、全国平均水平,但低于省考核目标2.9个百分点,也低于生产总值增幅4.6个百分点。占生产总值比重由2008年的32.9%下降到2011年的30.2%。第三产业增速不快与比重的下降,一方面是受宏观经济发展影响。近两年来,全省、全国第三产业增长速度均低于生产总值增速,2011年全省11市第三产业增速也全部低于生产总值增速。进入新世纪以来,全省第三产业比重除2009年因国际金融危机肆虐导致工业下降而略有回升外,其他年份也呈逐年下降之势,2011年全省经济发展最快之一的吕梁市第三产业增加值仅占生产总值的22%;周边城市中,长治市2011年第三产业占生产总值比重为28.1%;河南省焦作市和新乡市第三产业增长速度分别低于生产总值增速4.95.7个百分点,占生产总值比重分别为22.5%26.5%。另一方面是晋城市工业的加速发展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高于第三产业。近几年,阳电、富士康等大型工业企业陆续投产和煤层气、装备制造行业的快速发展对工业经济的拉动远远大于同期第三产业的发展速度,再加上工业品价格的持续上涨,使第三产业的发展空间进一步被挤占。此外,晋城市中心城市的带动力不强也需要引起重视。2011年,全国卫生城市的成功创建为晋城市城市建设历史书写了辉煌的一笔,但是,一些制约城市发展的不利因素仍然存在,需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如,新市西街人民广场以北的老城区历史悠久,人口密集,但城市功能明显滞后,泽州路以东至开发区区域发展前景广阔,却没有形成完善的商业服务中心,公共设施也相对缺乏;晋城市城镇居民中收入最高、消费能力最强的煤炭行业职工有相当一部分居住在主城区范围之外,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这部分高收入群体对市区服务性行业及商贸服务业的巨大需求。拥有稳定较高收入与基本居住条件的消费人群是一个城市服务业发展的基础,在市区中等以上收入人群没有较大增长的情况下,新投入运营的金辇时代广场、国贸中心以及在建的凤展新时代广场等大型商贸流通、服务企业在最近几年只能以分流消费群体为主,无法达到阳电、富士康等企业对工业生产的拉动效果,也难以迅速扭转第三产业发展不足的局面。

2、节能降耗与经济发展矛盾突出。2009年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中国承诺到2020年单位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以来,节能降耗工作已经成为全国经济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对于晋城市来说,近几年节能工作的难度之大、完成目标过程之艰辛,是其他很多工作无法相比的。在晋城市产业结构中,化工、电力、冶铸等高耗能行业是依托能源禀赋发展的传统优势产业,也是除煤炭之外的重要支柱产业,贡献了全市非煤产业增加值的49.2%、上缴利税的49%,安置就业人员的37.7%。发展这些产业,是晋城市乃至全省由挖煤、卖煤走上依靠煤、发展煤,不断延伸产业链的一条科学发展道路。而煤炭的转换必然产生大量能源消耗,在持续严峻的节能压力面前,构成了尖锐的矛盾。2011年,晋城市采取了严厉的节能措施之后,虽圆满完成了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5%的年度目标,但与此相对应的是12月份化工、电力、冶铸行业生产分别下降48%46.7%32.8%,直接影响当月规模工业生产下降3.8个百分点,在高基数与节能压力面前,原本形势较好的规模工业运行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工业节能的根本措施一是降低产品单耗,这不仅需要大量的科技、经费、人力、物力投入,还需要很长的周期才能见到实效;二是发展低能耗的其他制造业或服务业,但即使项目引进落地,发挥效益也需要较长的时间。在不打折扣的节能目标面前,限产限电是唯一有效的方法。从企业角度讲,停、限产对经济增长、职工就业、收入增加等均会造成不利影响,也会对晋城市化、电、冶等行业发展前景产生疑虑,进而降低企业特别是外地企业投资的信心,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3、城乡居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2011年,在经济平稳增长及各种有利因素的支撑下,晋城市城乡居民收入实现了新突破,但从居民收入构成分析,今年晋城市居民增收仍将面临着较大的困难。在城镇居民收入构成中,工薪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分别拉动总收入增长23.13.4个百分点,经营净收入和财产性收入分别比上年下降73.6%23.3%,直接影响总收入下降7.3个百分点。随着增资、最低工资标准提高等政策的全面实行,2012年工薪收入继续大幅增长的空间已经很小,而具有较大增长空间的经营净收入与财产性收入占居民总收入的比重不足5%。在农民收入中,在就业形势良好、畜产品价格上涨以及市委、市政府支农力度加大等一系列因素影响下,人均工资性收入(25.8%)、经营第一?(1.1倍)的较快增长成为收入增加的主要动力。2012年,受价格上涨刺激,生产得到扩张的畜牧业生产步入平稳发展期,这部分增长动力将会减弱;转移性收入最重要的增收因素是“冬季取暖用煤供应”政策,该政策在实施的第二年如果没有供应量大幅增大或价格上涨,增长动力也会减弱;而资源整合使集体煤矿分红明显减少导致人均财产性收入下降,农民经营二产及三产人均收入大幅增长的前景也不明朗。因此,2012年晋城市城乡居民收入要继续保持上年的增速面临一定困难,完成全年预定目标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

三、几点建议

2012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也是进一步推动转型跨越发展的关键之年,保持今年经济的平稳较快增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国际、国内经济大环境看,影响经济运行的不确定因素还有很多:欧债危机仍未得到有效遏制,全球贸易形势继续恶化,中东部分国家政局动荡,美、德、俄等国大选在即;国内通胀预期仍然较高,信贷收紧的政策还在持续,节能降耗压力依然很大。同时我们也应当看到困难之中的发展机遇:一是全国经济稳中求进、平稳发展的态势不会改变,全省经济持续平稳较快增长潜力大、机遇多、后劲强的特征没有改变;二是转型综改试验区和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全面推开,晋城市的区位优势将更加明显;三是晋城市“对接上海、融入中原”战略深入实施,一批重大项目的相继落地,经济发展活力和动力显著增强。在挑战与机遇并存的复杂形势下,需要我们以更加积极的态度、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加科学的调控去应对2012年经济工作。建议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要推进结构调整,坚定不移地走转型发展道路。晋城经济实现跨越发展的关键是能不能实现转型发展。转型就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是要不断提高经济增长质量,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要把推动发展由主要依靠资源开采、初步加工向资源深度开发、深度加工转变,由传统产业一业独大向多元发展转变;要坚持以龙头引领、园区承载、特色取胜,积极推进新兴产业规模化、主导产业高端化、传统产业品牌化。通过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在保证煤炭产业稳步发展的基础上,逐步降低煤炭产业产值在晋城经济总量中的比重;降低直接外销煤炭量在煤炭产量中的比重;提高附加值高的新型煤化工产品产值的比重;提高服务业产值的比重,形成多元的支柱产业体系,逐步降低对煤炭行业的依赖。积极引导经济增长由工业支撑逐步向以工业为基础、工业反哺农业、以工业促进第三产业方向发展,实现经济的彻底转型升级。

二是要加强话语权,争取煤化工产业发展空间。建设“以煤为基、多元发展”的先行区、示范区是省委、省政府对晋城市经济发展的目标要求,是晋城市“十二五”工业发展的主基调,也是实现晋城经济转型跨越发展的必由之路。作为全国重要的优质无烟煤生产基地,煤转肥、煤转电、煤转油,建设煤化工基地是延伸煤炭产业链,促进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重要举措。要着力解决节能降耗与经济增长的矛盾。一是要提高准入制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坚决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对高耗能行业实行更严格的准入制度,要吸引那些资金实力强、技术力量领先的企业投资煤化工产业,提高吨原煤消耗产出效率;二是加大科技投入,推动产业改造升级。加强技术改造、降低产品单耗是高耗能行业节能工作的核心与方向,财政、科技等部门要加强对高耗能企业,特别是对节能工作做出贡献的企业进行资金与技术扶持,促进设备更新与产品升级换代。三是要争取话语权,创优发展环境。无烟煤是晋城经济发展的无价之宝,也是转型跨越的不竭动力,煤化工产业是晋城经济结构中不可替代的重要组成部分。晋城市是全省最重要的化肥生产基地,是全国尿素生产大市,铸造、电力等产品在全省也占有一定地位。工业管理部门要客观反映晋城产业发展的现状,特别是就高耗能产业发展与节能工作矛盾的现实问题向省考核部门汇报,希望在未来节能目标制定中优先考虑晋城经济结构的实际情况,为煤化工产业发展留下一定空间,也为晋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增添动力。

三是要构建支撑点,促进城乡居民持续增收。一是发展新型农业促增收。通过做大特色农业,做强农产品深加工龙头企业,鼓励有实力的城镇居民投资农业开发,促进居民就地增收。二是扩大就业促增收。加大招商引资,拓展居民就业渠道,优化就业环境,多方面为本地农民、无业城镇居民提供就业机会,促进工资性收入持续增长。三是鼓励创业促增收。着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放宽创业门槛,鼓励城乡居民自主创业,利用创业带动就业。四是强化保障促增收。完善社会保障体制是提高居民收入的有效手段,使更多的贫困家庭和群体得到救助,进一步提高收入水平。(晋城市统计局 刘亮)(责任编辑:张 洋)


来源: 附件:
bottom
Copyright (C)2007-2009 All Rights 南昌大学 中国中部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 联系我们 | 您是第702412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