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ad
欢迎k登录
首页 >> 首页 >>热点新闻
最新报道
热点新闻
山西右玉18任县委书记60年“绿色接力”
作者: | 发布者: | 时间:2009-09-16

新华社太原9月15日电(王炤坤、许凌云)在神话传说中,愚公以“子子孙孙,无穷匮也”,代代传承的决心,矢志移走大山。在现实生活中,你能想像得出,一个县数万群众几代人,60年坚持不懈做一件事会有什么奇迹发生? 

当直升机驶入晋北右玉县,一个距离毛乌素沙漠仅100公里的天然大风口,150万亩森林的“天然氧吧”,就像绿色魔毯一样摄人心魄。

这里的每一棵树竟然是人工栽植的!这里的日平均气温只有3.6摄氏度,年平均降水只有410毫米。

与共和国一道走过60个春秋,这个曾经被外国人预言会变成沙漠的地方,近90%的沙化土地得到了治理。右玉县18任县委书记60年传承植树造林、优化生态的“绿色接力棒”,在干旱寒凉地区创造出让国际专家赞叹的人工生态林“世界奇观”。

1949年,刚刚30岁出头的张荣怀来到右玉,迎接他的是昏天黑地的一场风。他发现这里地越垦越多,可粮却越打越少,土地沙化达到76%。春天种下的种子被大风刮出来,有的村颗粒无收,人们只好刮榆树皮,挖野菜充饥。“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白天点油灯,夜晚土堵门。”

张荣怀带上水壶、揣一张地图,徒步把右玉的山山水水都走遍了,前后走了半年,得出一个结论:“要想风沙住,必须多植树;要想家家富,每人十棵树。”第二年春天,张荣怀带领机关干部就地取材,用挖坑插杨树条的方法完成了每人10棵树的植树任务。

此后漫长的岁月中,张荣怀手中的那把铁锹,就像一个绿色的接力棒,一届一届地传了下去。

黄沙洼是一道8里宽、20里长的黄沙梁,也是右玉城外一个最大的风口。这个风口不堵,整个老县城都可能被风沙侵蚀甚至淹没。1956年,第四任县委书记马禄元带领全县人民打响了大战黄沙洼的绿化战役。右玉人从离黄沙洼两里之外的河里挖上河泥,把一棵棵小树苗插在桶里再担到山上,然后连苗带泥往沙里栽。还把庄稼秸秆打成结,铺在沙丘上固定沙石。




责编:王菲


来源: 附件:
bottom
Copyright (C)2007-2009 All Rights 南昌大学 中国中部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 联系我们 | 您是第702412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