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ad
欢迎k登录
首页 >> 中部信息 >>江西篇
最新报道
江西篇
我省旅游业呈突破性发展
作者: | 发布者: | 时间:2011-09-13

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是我省旅游产业全面转型升级、实现建设旅游产业大省宏伟战略目标的重要之年。今年以来,我省旅游战线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科学发展、进位赶超、绿色崛起”的战略部署,从加大旅游宣传,拓展境内外旅游市场,改善旅游基础设施,开发整合旅游资源,扩大旅游产业规模,培育和打造“中国红色旅游首选地、国际生态旅游必选地、世界观光度假休闲旅游胜地”品牌,提升旅游招商引资水平,积极探索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加快鄱阳湖生态旅游区建设等多方面入手,全面推进我省旅游业的发展。我省已列入我国新兴旅游热点地区,旅游业成为我省经济的重要产业和新的增长点。上半年,全省旅游总人数7984.30万人次,与去年同期比(下同),增长33.1%;其中,红色旅游接待人数3300万人次,增长37.6%;旅游总收入561.43亿元,增长36.7%;其中,红色旅游收入229亿元,增长39.5%;旅游总收入分别相当于全省GDP、第三产业GDP11.4%、34.6%,与2010年比,依次提高2.728.36个百分点。上半年,旅游业实现地方税收18.2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42.8%


一、旅游市场运行特点

1. 入境旅游快速发展,港澳台游客居主导。上半年,全省接待入境旅游者72.0万人次,创旅游外汇收入2.28亿美元,分别增长26.9%34.3%;其中,接待港澳台同胞50.07万人次,增长34.5%,港澳台旅游外汇收入1.60亿美元,增长41.5%,分别占入境旅游者总数、旅游外汇总收入的69.5%、70.3%,居主导地位;接待外国人21.93万人次,增长12.3%;在外国人中,亚洲游客增长9.9%,保持了稳定的增长速度,非洲、欧洲和大洋洲游客增长较强劲,分别增长42.2%16.8%24.0%;外国游客排前五位的是:美国2.66万人次(增长3.6%)、韩国1.76万人次(增长4.1%)、英国1.28万人次(增长24.1%)、德国1.24万人次(增长18.4%)、日本1.23万人次(下降26.8%)。我省旅客客源市场已遍布 30多个国家和地区,呈多元化趋势。


2.打造红色旅游品牌,红色旅游呈突破性发展。自2004年我省率先倡导发展红色旅游,成功举办“2004中国红色之旅万里行”活动以来,又连续几年与国家广电总局、国家旅游局共同主办了“中国(江西)红色旅游博览会”,使江西“红色摇篮、绿色家园”的旅游品牌唱响全国、走向世界。我省认真总结一期红色旅游发展经验,不断加强红色旅游景区建设,在进一步开发本省红色旅游资源的同时,强化区域合作,积极对接“长珠闽”,联合安徽、湖北三省六市共同推广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使红色旅游在国内外产生剧烈反响,发展迅猛,对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拉动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九十周年,以革命摇篮井冈山、人民军队摇篮南昌、共和国摇篮瑞金、中国工人运动摇篮安源和血染的丰碑赣东北革命根据地等“四个摇篮、一个丰碑、五大板块”为重点的红色旅游区,迎来了境外、省内外一批批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游客及参加“重走长征路、感悟党成长”学习实践活动进行红色体验游的游客,红色旅游取得突破性发展。上半年,我省重点红色旅游景区井冈山接待游客369.97万人次,增长44.5%,门票收入0.90亿元,增长124.1%,接待量、收入增幅比去年同期分别提高29.3128.7个百分点;上饶集中营景区接待游客70.1万人次,增长57.5%;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接待游客88.17万人次,增长8.7%。上半年,全省红色旅游接待人数和旅游收入依次为3300万人次、229亿元,分别增长37.6%、39.5%;占全省旅游总人数和总收入的比重均超过40%。红色旅游的迅猛发展带动了绿色旅游、古色旅游的全面发展,掀起了我省旅游业的阵阵高潮,有力地拉动了旅游经济的快速增长。


3.主要旅游景区接待量激增。上半年,在红色旅游的强势带动下,我省各主要旅游景区接待量激增。据对全省32个主要旅游景区统计:32个景区共接待游客2566.88万人次,增长28.7%;门票收入9.77亿元,增长38.8%。其中,世界文化景观、世界地质公园庐山共接待游客193.2万人次,增长34.6%,门票收入1.37亿元,增长43.0%,接待游客和门票收入增幅分别比去年同期提高21.318.6个百分点;世界自然遗产地三清山接待游客201.06万人次,增长55.6%,门票收入1.67亿元,增长55.1%;世界地质公园龙虎山接待游客127.49万人次,增长48.7%,门票收入0.58亿元,增长73.0%;婺源的乡村生态游发展迅速,其所辖景点接待游客388.85万人次,增长29.9%,门票收入1.06亿元,增长23.6%


4.短期游客和本省游客增加。当今社会,人们工作、生活的压力较大,而旅游不失为放松身心、减缓压力、调整状态、开阔眼见的较好方式,旅游渐渐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上半年,由于我国的小长假比较集中,因此,一至三日内的短期游增多。我省居民参加旅游休闲活动踊跃,江西人游江西的人数不断增加。家庭或亲友结伴自助自驾旅行日渐成为一种时尚。


5.旅游者需求日趋多样化,催生旅游新业态。随着我省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国定节假日时间的延长,使人们可自由支配的闲暇时间增多,为旅游业的兴旺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经过旅游业的持续发展,旅游者的需求也发生变化,渐呈多样化。由观光、探亲访友游为主向休闲度假游、红色体验游、绿色生态游、文化山水游、客家风情游、都市会展游、乡风民俗游、宗教朝觐游、农家乐游、陶瓷艺术游、科普修学游等转变,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旅游新业态,这不仅丰富了我省旅游产业的内容,而且壮大了旅游产业的规模。


二、推动旅游业快速发展的成因

1.旅游宣传力度的加大,使江西旅游品牌的影响力进一步扩张。今年以来,为进一步加大“江西旅游”的宣传,我省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境内外宣传推介活动。如:策划制作并在央视投放了“江西风景独好”旅游形象宣传片和《走遍中国?精彩江西》15集涵盖江西历史、人文、自然各领域的精品旅游纪录片。419始,先后在上海、杭州、西安、长沙、广州、武汉、北京等重点客源市场开展了“江西风景独好”旅游推广月活动,集中推出45项旅游营销活动,共有600余家中外媒体进行了专访报道,使“江西风景独好”旅游品牌形象深入人心。为扩大江西旅游在海外市场的影响,我省与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建立了江西旅游“外宣”战略合作关系。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用61种语言,向200个国家播出介绍江西发展和旅游资源的节目;并在欧洲、北美和亚太地区的黄金时间,举办“江西国际电视文化周”活动;组织“游在江西——CRI中外记者江西行”活动。此外,我省首届红色旅游网络博览会、井冈山国际杜鹃花节等旅游推广项目均取得圆满成功。在声势浩大的旅游宣传影响下,上半年,与我省签订合作协议的有包括韩国第一大出境旅游集团哈拿多乐(HANATOUR)旅游有限公司在内的近3000多家国内外旅行社,为我省旅游业突破性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客源。


2.旅游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为旅游业发展提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旅游交通是旅游基础设施的重要内容,是发展旅游业的重要物质条件。目前,全省已形成了以铁路、公路运输为主体,水陆空并举的通畅便捷的立体型综合交通网络。以省会城市南昌为中心,高速公路网为纽带至各设区市“3小时城市圈”已基本实现;所有出省主通道全部实现高速化;连接公路干线与旅游景区的10条旅游景区公路已建成;100%的乡镇通了公路。2010年,全省公路通车里程达140597公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3088公里,占全省等级公路的3.0%。随着公路通村、班车进村、村道渡改桥工程的完成,极大地方便了群众的出行。上半年,全省公路客运量完成3.68亿人,增长4.8%,客运周转量183.63亿人公里,增长9.2%。我省铁路线主要有纵贯江西南北向的京九、鹰厦、皖赣和横穿江西东西向的浙赣、赣龙等线,此外,还增开了十多趟江西与省外重点旅游城市的旅游列车。上半年,全省铁路客运量完成0.32亿人,增长10.9%,旅客周转量317.55亿人公里,增长7.5%。航空方面,全省已先后建成南昌昌北国际机场、九江机场、井冈山机场、赣州机场和景德镇机场。其中,南昌昌北国际机场是4D 级江西最大的民航机场,成为全省的空中门户。上半年,南昌昌北机场新开通了珠海、太原、石家庄、兰州、呼和浩特、桂林6个城市航线航班,加密了南昌到西安、三亚、济南等城市航班;截至6月底,共开通境内航线36条,南昌-首尔国际航线1条,开通香港、台北地区航线2条,每周航班达996架次。南昌—香港航班每周三班,南昌—台北航线已增至每周两班,乘坐率基本保持在80%以上,为境内外游客的往来提供了便利。从2008年始,南昌地区国际航路已基本实现全面开放。景德镇、九江、赣州、井冈山机场也开通了至北京、重庆、广州、深圳等旅游热点城市的航班。在水路方面,我省通航河流或航线101条,2010年,内河通航里程5638公里。同时,不断完善了旅游景区的公共卫生设施;公用电话与移动通讯、网络等通讯建设也得到根本性改善;旅游指向与标识逐步规范;城市的旅游服务功能越来越强。旅游基础设施的进一步改善给我省旅游业发展提速奠定了基础。


3.旅游业招商引资成效显著,促进了旅游业综合能力的提高。从2005年始,省政府把旅游业列为全省五大重点招商引资领域。近几年,旅游行业通过参加各种形式的赴港澳旅游领域招商会、中国(江西)红博会招商会、泛珠三角经贸洽谈会、中国“五会”等一系列投资洽谈会,吸引了大量外资和省外资本涌入,旅游业招商引资成果喜人。上半年,全省旅游项目招商吸引省外资本签约金额达216.8亿元,实际进资85.5亿元;吸引外国资本签约资金0.56亿美元,实际进资为0.53亿美元。项目涉及了旅游景区开发、高星级旅游宾馆建设、旅游商品开发、旅游文化建设、旅游娱乐项目等。招商引资的丰硕成果有力促进了旅游城市、风景名胜区等旅游行业的建设,为旅游业发展增添了后劲和活力。


4. 旅游产业规模持续扩大,旅游接待能力日益增强。上半年,全省共有旅行社695家,新开业旅行社45家;695家旅行社中,24个为组团社。星级饭店共422家,其中,五星级饭店7家(南昌6家、九江1家);四星级饭店76家;三星级饭店213家;二星级饭店125家;形成了各具特色、等级结构较为合理的旅游星级饭店接待体系。拥有2A级以上风景名胜区99个,其中,5A级景区2个,分别是庐山和井冈山;4A级景区40个;3A级景区29个;2A级景区28个。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11个;全国水利风景名胜区14个;全国工农业旅游示范点29处;中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5处;各类自然保护区195个,森林公园155个;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1处;全国重点保护寺观5处;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8个。


三、建议和对策

1.进一步加强江西旅游整体形象的宣传推广,积极开拓旅游客源市场。各地要充分认识到旅游业作为综合性强、关联度高、带动力大的朝阳产业,有利于拉动内需,扩大消费,增加就业,是国民经济发展中最具潜力的重要产业。因此,各地旅游行业要进一步增强开放意识,将宣传江西旅游整体形象和主打品牌作为中心工作来抓。鼓励我省旅行社、旅游景区及境外、省外旅游批发商、代理商宣传推广江西旅游。积极参加国家、邻近省市的宣传、交流、展览活动和旅游交易会;邀请香港、澳门、台湾等地主流媒体记者和主要旅行商分批到江西采风踩线;要加大在央视旅游广告投放力度,扩大旅游形象宣传的覆盖面;加强与海内外新闻媒体的合作,借助现代通讯、网络技术和各类宣传媒介平台,创意营销活动,大力推介江西丰富的旅游资源,提升江西整体旅游形象的知名度。要深挖省内客源市场,强化区域合作,积极对接长三角、珠三角、闽三角客源市场,深入开拓京津冀、西南、东北、西北等客源市场;在巩固将我国的地区与国家并列等传统市场的同时,大力拓展东南亚、欧洲、美洲、大洋洲等新兴旅游市场,做大做强旅游业。


2.不断改善旅游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促进全省旅游业的快速发展。要积极争取国家和当地政府的支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旅游交通、旅游接待设施、旅游景区的接待条件。加速建设省内旅游公路和省际公路的连接线;增开省内铁路沿线旅游城市和景区与重要旅游客源地之间的始发旅游列车或旅游专列;在巩固完善现有国际国内航线的基础上,加快建设支线航空基地,多开通省内外旅游支线航班。加强全省旅游集散服务咨询中心体系建设,增强旅游公共服务功能;旅游通道沿线要完善紧急救援、汽车维修、休憩站点等设施;重点旅游景区要加快旅游汽车营地建设,相应增设加油站点。在搞好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加强餐饮、住宿、游览、娱乐、购物等方面的统筹配套建设,使旅游服务链延长,充分发挥旅游业对餐饮、住宿、交通、商业、文化等产业的关联带动作用和辐射效应。要加快建设一批高星级旅游饭店、温泉度假酒店及面向自助游客的经济型酒店,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方法,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发展一批具有江西风味的特色餐馆,开发赣风味菜肴,创新赣菜系列,为中外游客提供具有江西特色的餐饮服务;建设旅游购物街(中心)和一批高档旅游休闲设施;大力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演艺项目,丰富晚间旅游节目;各重点旅游景区要加快完善邮政、电信、银行、数字电视等配套服务设施,满足旅游业快速发展的需要。


3.有序开发旅游业,整合旅游资源,提升旅游业竞争力。景区开发应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原则,注重保护自然和文化遗产,做到开发与保护并重,防止破坏旅游资源和超越环境承载能力滥开发的行为发生;旅游景区及周边区域内的各类建设项目要与景观相协调,突显文化特色,提升艺术魅力;要整合旅游资源,展示出我省旅游“红色之魂、绿色之美、古色之特”的魅力。打破景点各自为政、独自经营的现象,注意景点间的串联以及景点“冷”、“热”的合理搭配;依托江西壮美山水和厚重人文,进一步挖掘历史、文化底蕴,推出新的旅游系列线路、新景区;努力构建鄱阳湖生态旅游示范区、昌九观光度假休闲带和共青城文化旅游度假区;大力抓好重点精品旅游线路建设,努力把赣北环鄱阳湖五彩精华旅游线、赣中南红色经典旅游线、赣西绿色精粹旅游线、赣鄱文化山水旅游线等建成极品旅游线路;倾力打造“中国红色旅游首选地、国际生态旅游必选地、世界观光度假休闲旅游胜地”三大品牌,提升旅游业竞争力,使我省真正成为红色旅游强省、生态旅游名省、旅游产业大省。


4.大力研发旅游商品,增加旅游经济效益。要充分利用各地丰富的特产资源开发绿色产品,形成特色优势;同时,利用我省丰富的工艺美术及竹木等资源,大力研发有地方民俗特色、文化特色、并富时代感、符合游客心理需要的特色旅游工艺品和纪念品;重点扶持一批潜力大、前景好的旅游商品(工艺品)的研发和生产;对旅游商品(工艺品)注重包装,追求质量;加大旅游商品(工艺品)的宣传、促销力度,创建知名品牌,促进我省旅游商品(工艺品)产业化发展,增加旅游经济效益。


5.加快旅游人才培养,增强旅游行业队伍素质。要开展导游、饭店管理人员、旅行社管理人员、红色旅游景区管理人员、乡村旅游从业人员和技能人才等相关人员的岗位培训工作,提高旅游行业员工素质;加强导游人员管理,建立优胜劣汰和信誉档案机制;广泛开展旅游人才各类特色培训,开阔视野、转变观念、提升理念,培养一批中高级旅游管理人才、经营人才、旅游服务人才,增强行业各管理层的综合素质;建立合理、灵活的用人机制,广泛吸引人才,选好人才,用好人才,优化旅游人才队伍结构。


6. 抓好旅游市场监管,提高旅游服务质量。要加强整顿和规范国内旅游和出境旅游市场秩序,联合公安、工商、质监等相关执法部门打击、纠正违法、违规经营行为,保护合法经营;建立健全旅游星级饭店、旅行社、导游人员、旅游景区的管理体系;加强旅游行业安全防范意识,及时消除各种安全隐患,完善旅游行业的安全质量监管体系,确保游客的人生安全;加大对旅游景区、乡村旅游点餐饮和住宿场所的监管力度,为旅游者提供安全有序、文明、放心、舒适的旅游环境;加快旅游信息网络化建设,疏通信息传播渠道,形成覆盖面宽、反应快、效率高的旅游信息传播网络,构建旅游信息化服务体系和公共服务平台。同时,完善游客分流机制,特别是三清山、婺源等新兴景区要加快健全旅游接待人数预报和游客分流机制,提高旅游服务水平。



撰稿:林红  审核:徐宇林


来源: 附件:
bottom
Copyright (C)2007-2009 All Rights 南昌大学 中国中部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 联系我们 | 您是第702412位访客